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孩子都会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自己内心的小世界”玩耍的同时,又渴望被人看见和鼓励,因为孩子自己构建的内心小世界”非常脆弱,需要不断地被人承认和肯定,从而不断地加固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否则很容易造成持久甚至影响终生的创伤。

上周天气正好,陈姐打算带着女儿小玉到海边玩耍,当天到海滩后,小玉兴许是第一次看到大海,非常兴奋地在沙滩上疯狂奔跑,还大喊着:妈妈,这个沙子踩起来实在好舒服啊!”快看那边有大海鸥啊,妈妈!”
然而陈姐却忙着拍照发朋友圈,连头都没抬只是应了句嗯”。
此时,沙滩上不断冒出很多小小的螃蟹,小玉又被转移注意力开始抓起螃蟹,并大喊着:妈妈、妈妈!你快来,我们一起来抓螃蟹呀!”

陈姐仍旧没有搭理女儿小玉,忙着修图发朋友圈。
小玉以为妈妈只是没听到,便加大音量:妈妈!快过来呀!”此时,陈姐才真正抬起头对女儿说:等一下,等妈妈拍好照片就会过去。”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陈姐才终于忙完,过去和孩子说:好了,我们一起抓螃蟹吧。”小玉听到后竟然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任凭陈姐怎么安慰,女儿还是不能止住哭声,越哭越凶。
对此,陈姐便抱怨着:你看看,这孩子就是这点不好,动不动就爱哭鼻子,怎么哄都不听!”真的是这样吗?陈姐仅看到女儿的哭闹,却没看见孩子之前的呼唤,一下子给自己家的孩子贴上了爱哭”的标签。

当孩子需要父母时,父母没能给予即时的回应,其实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而孩子在童年阶段受到心理创伤会伴随一生,无形地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1)当孩子的生命力受到漠视,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心理学家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透过实验发现了一个现象,当孩子没办法得到父母及时的回应时,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会快速陷入一种焦躁不安且崩溃的状态中。
对此,埃德‧特洛尼克指出,倘若孩子一直被父母忽视,没有得到良好的情绪反馈,孩子会处于糟糕的情境之中,心理易受到伤害,难以修复。

✘不及时回应孩子,忽视孩子的语言以及肢体表达。
儿童心理学家李雪提出无关反应”,指的是如果父母常常敷衍对待孩子,甚至是漠视孩子,孩子的心理会出现极大的虚无感,导致孩子甚至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
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不安感,因为缺乏与父母的情感连接,随时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抛弃。

✘ 延迟满足”孩子
严格来说不及时回应”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延迟满足”理论,其实我们一直以来误解了所谓的延迟满足”概念。
真正的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在孩子大约四岁到五岁这阶段发展起来的,也是建立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基础上的,但我们却一直认为唯有压抑”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但这是真的吗?
其实多数父母都在自己自以为的独立训练”中,在孩子生命的最初给予了最深的绝望。要知道,孩子的生命力也是需要被重视的,尤其是作为最亲的父母。

2)孩子的生命力需要被父母所重视!
✔用心看见孩子的需求。
心理学家劳斯伦‧科恩写道:成年人总认为童年应该充满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其实搞错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和,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愤怒以及悲伤。”
孩子需要受到父母的关怀与爱,也需要受到尊重和被看见。当学校老师都在呼吁,并努力地要去看见”孩子的需求,及时关爱和满足孩子,作为父母是否更应该用心的去看见”孩子呢?
✔承认孩子的成绩
英国电视节目《天才儿童》让年仅十一岁的华裔葛军受到众人的瞩目,这是因为他凭着自己的聪明,闯过重重难关,最终拿下了第四名。
虽说成绩已经相当优秀了,但是他的父母却感到不满意,甚至在当下表现出不开心的情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表示:葛军取得第四名的成绩让他们倍感失望。”由此不难看出,父母仅只看见自己的需求,却忽视了孩子们的需求。

✔看见孩子的生命力,让孩子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作为父母,看见了孩子那堪称孩子生命中的一道暖阳,给予他足够的温暖与光亮,照耀着他不断前行的道路,才能让孩子顺利绽放出最美的生命力度。
✔及时满足孩子。
《你好爸爸》中,包贝尔在提到自己富养”孩子时,他会及时回应女儿的每一次需求,并尽量满足女儿。
包贝尔的目的无他,其实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外面世界能够给她的,家里也是能给她的。这样一来,等到孩子长大了才能受得了诱惑,也不会因为别人有而我没有,就轻而易举地放弃一些底线。

作为父母,当孩子兴奋不已跑来和你分享一些趣事时,恳请及时地回应孩子,给孩子有一种父母一直在”的底气,让孩子拥有一个丰盈而温暖的人生。
互动话题:你是否有忽视孩子的情绪?你是否也不经意地做了一些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事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