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长期以来宝宝入睡的方式出了问题,导致他一旦离开了抱着的环境就无法入睡。
不过,其实也许不存在绝对好”或不好”的哄睡方式。
我们只是在小朋友入睡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寻一个大家都觉得方便、舒适的方式,陪他们安心度过这个时期。
1、睡前程序
一个可以预期的睡前步骤,比如洗澡、换睡衣、按摩、裹襁褓、哼歌等,可以让宝宝做好睡觉的准备。
对小宝宝而言,他们在睡觉这件事上通常会喜欢可以预测事情,所以建立一个合适的睡前程序,哄睡往往会更加容易。
2、两种哄睡方式
嘘拍法:
当宝宝想入睡却有点闹时,一边在他耳边发出嘘,嘘,嘘……”的声音,一边轻拍他的背部。一般适用于不到三个月大、很难自己平静下来的宝宝。
之所以这样能让他们安静下来,是因为在这个发育阶段,婴儿的脑子里不能同时有3种想法。他们在被拍、听到嘘声的同时,就无法再集中注意力在哭上面。
当宝宝呼吸更沉且身体放松时,轻轻放下先让他侧躺,以便你依然可以接触到他的背部。待他睡熟后再平躺。
抱起放下法:
一般适用于3个月~1岁的宝宝。
当宝宝哭泣时,先尝试用语言安慰他,轻轻把手放在他的后背(当宝宝6个月时,嘘声可能会干扰他的睡眠)。
如果宝宝还不停止哭泣,就把他抱起来,等他一停止哭闹就把他放下。
如果放下后,宝宝再哭,就再抱他起来。如此往复。
这种做法是为了给他安慰和安全感。
当宝宝逐渐平和下来之后,继续把手放在他的身上,不要嘘,不要拍,不要离开房间,让宝宝知道你在那儿……直到你陪着他进入了深度睡眠。
接觉与并觉
接觉指把两个或多个白天的短睡眠连在一起,延长睡眠时间。通过接觉,可以让宝宝在白天睡得更久,休息的更充分。
宝宝的两次小睡合并为一次小睡的过程,称之为并觉。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小睡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
在宝宝作息稳定的前提下,原来的小睡时间很难入睡或者时间缩短很多时(比如只有30分钟),就可以考虑和之后或者之前的小睡时间合并。
一般孩子在晚上10点后,会慢慢进入熟睡状态,在深度睡眠中,孩子活动一天的疲劳开始恢复和调整。而个别孩子出现哭闹的情绪,一定是有原因的,这时父母不要冲孩子乱发脾气。
有的孩子夜里经常哭醒,情绪处于不安和恐惧状态。这些情绪在孩子放松睡眠的时候,会以梦境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在语言发展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梦到什么他无法表达,只好以哭的方式宣泄和释放白天积累的情绪。
孩子本哭时,父母需要耐心接纳孩子有这样的不安和惊恐,可以抱着孩子,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共情”他的感受,也就是体谅孩子当下的情绪,父母可以说:宝宝做梦了吗?梦到什么了?妈妈在这里,会陪着你。”一边说一边轻拍孩子,身体上跟孩子的接触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许孩子持续大哭不止,父母依然要保持耐心,孩子哭就让他哭一会儿,当这些害怕的感觉在哭声中宣泄后,孩子会逐渐平静下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半夜会让父母感到很煎熬。但在父母的接纳之后,特别是妈妈的爱抚和关照之后,孩子很快会入睡。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反应呢?这与孩子在白天的生活即所见所闻是分不开的,也与我们最近的养育方式有关,比如孩子白天看到让他害怕的东西,如小狗在孩子猝不及防时突然跑到他面前,孩子看到毛茸茸的动物感到害怕、紧张。还与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3岁前的孩子,如果我们看到他哪些地方没做好,父母严厉的态度和大声的语调,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经常这样,孩子的安全感、价值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另外,也可能与妈妈最近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对孩子说话缺乏耐心有关。
有些被老人照看的孩子,经常听到威胁性的话语。为了让孩子听话,有的老人会说:再不听话会被坏人抓走”再不听话警察就来了”再不听话大灰狼把你叼走”等;有时为了催促孩子睡觉,会说些让孩子害怕的语言,如:不好好睡老虎就来了”等。这些语言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讲,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老人本希望孩子乖乖入睡,殊不知无意中的恐吓会使得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他们真以为这些可怕的东西会如影随形,从而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处于担心害怕之中。
孩子良好的睡眠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氛围,这个环境祥和美好,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睡眠时才会安定,因此老人要避免恐吓、吓唬孩子。想要孩子安静睡觉,需要孩子保持心情愉悦,拥有轻松的环境,比如轻轻吟唱儿歌、说话声音变小、每天有固定的睡眠时间等,都有利于孩子入睡。
要想孩子夜间睡眠好,父母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第一,孩子哭泣时,父母的理解安慰、拥抱安抚必不可少,越小的孩子拥抱安抚效果越好,身体的亲密接触会让孩子减少恐惧感。
第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来源于妈妈,因此,妈妈要陪伴孩子一起读故事,耐心地听孩子表达,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活动等。在妈妈高质量的陪伴中,孩子精神处于开心快乐的状态,没有情绪的积累,孩子会更容易入睡。
第三,父母多陪孩子一起玩耍,可以在家里做游戏,特别是爸爸可以和叠飞机”等游戏,让孩子在欢笑中释放他们恐惧、害怕孩子玩骑大马”的情绪。
第四,对于稍大的孩子,第二天白天可以问问他,晚上哭是梦到了什么,引导孩子说出不快,也可以让孩子将想象中可怕的东西画下来,这样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第五,如果父母知道孩子害怕某些动物,比如小狗、小猫等,近期最好少接触。如果孩子看到跑动的小狗小猫等,父母可以将孩子抱起来。等孩子渡过了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看感到害怕的动物图片,孩子能够接受后,再看画面中的这些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等以后看到这些动物时,他们将不再害怕。
第六,避免给孩子看刺激暴力的动画片、电视剧或电影。有些父母忙碌,顾不上孩子时让他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电视或视频,殊不知那些有冲击力的画面会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恐惧。
###这种情况很正常,我宝宝有个阶段也这样,抱着走着还得这样在大人怀了就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有安全感,的睡踏实了才能放得下,放的时候还得慢慢的不能让他走感觉太明显,最好半夜醒来能不抱就不抱着哄 形成习惯了就爱抱着才能睡着。要不就多和宝宝互动 玩累了吃吃奶就睡了。
###小婴儿都是这样,抱着睡孩子会有安全感,感觉还在子宫中的状态,等孩子睡熟了再轻轻放到床上,最好大人也陪着睡,这样就能睡得比较久。
###新生儿都那样,抱在怀里有安全感,尤其是晚上
###如果没有生病,那就是你惯的!
###哭吧,别管他(她),累了就睡了,慢慢养成不被抱的习惯就好了
###没有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