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尽管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但是也有一些弊端。老人容易过度保护孩子,不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多尝试,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不愿意或不敢尝试新东西,胆子就会比较小了。建议你多花点时间跟宝宝相处吧,当孩子会行走之后,她/他探索世界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一定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鼓励她/他探索。另外,如果你自己需要上班或很忙,可以找相对专业的工作者来协助你或老人,有些机构现在在提供入户的育婴早教服务,比一般的保姆专业多了。
###现今社会由老人带孩子已经是常态,帮自己的儿女分担辛苦,让宝宝的父母专心工作,养娃的重任就落在姥姥奶奶的身上。我女儿出生一直都是我和爸爸在带,孩子健康成长,性格开朗。总结一下老人带孩子的一些情况,这里呢,只是说一部分的老人。老人年龄大,行动缓慢。在家里呢,主要是以看护为主,缺少教育的分支。外出遛娃呢,3岁以内的宝贝大多推婴儿车,几个老人一边溜达一边解决了孩子晒太阳的问题,同样是缺少了教育的分支。孩子的成长在每个阶段都对应有成长指标。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超过八个月,宝贝还不会自主爬行,看护人就应帮助宝贝学习爬行。可能会有一些家长说,没事,不用管,长大自己就会了。这不是绝对的。有些孩子长大后运动方面会比同龄孩子差,最大的原因就是小时候在该接受粗大运动锻炼的时候没有锻炼。所以,我们来看孩子胆小的问题,宝宝成长中会有几个认生阶段,如果不去锻炼他,就会形成胆小的性格。那怎么办呢?多出门走走。这个出门不是说简单的到楼下,而是去一些人员多的公共场所,早教机构,商场,淘气堡,大公园之类。多见识些新的人与环境,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认知。那老人带的孩子,恰恰缺失的就是这部分生活体验。所以,多制造些这样的条件,父母在休息日多带老人孩子出去嗨皮,时间长了,宝贝就不会那么胆小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真的深有体会。老二刚出生的时候,让婆婆过来带带孩子,有次老二住院,婆婆就一个人在家陪老大,陪了几天,孩子一想我,想出去找我,她就说外面有狼,有虎,会吃人,吓得孩子不敢出门。后来,哪怕在一个房子不同房间,老大都不许我们关门,一关门就哭,到现在,不哭了,但是不能关门,还是害怕。老人对待孩子吧,就是老一套的方法,控制,吓唬,总感觉孩子是他们手里的玩具。
###孩子给老人带,胆子变小了?难道老人带娃真的会毁娃吗?并不!
当然我不是来煲鸡汤的,给题主解释一下,为什么娃被毁,不是老人的锅。
多数人认为,把孩子给老人带,会惯坏孩子,会让孩子远离自己的父母,养成种种不好的习惯,其实并不是这样。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胆小?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概念:安全岛。
就胆小这个事情而已,其实你会发现,如果婆婆在他身边,他的情况会好很多,这就是因为孩子把安全岛建立在婆婆身上--谁给予他依靠最多,他就会依赖谁。
当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自恋而同时又会遭遇挫折而自卑,此时他们更多的是会向抚养者寻求安慰,从而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如果这份安全感建立在某些行为上,例如攻击他人,那么孩子一发脾气一伤心就会打人,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到安稳;
不管他们的行为多么乖张,多么不可理喻,都可以归结到这个方向上来:把安全岛建立在某个行为上,前提是孩子年幼。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孩子被婆婆带会变得胆小?因为他的安全感,没在其他人身上,而是在婆婆身上。
家长可以怎么做?
个人并不建议去改变孩子的胆小,如上所述,孩子用胆小这一份性格来保护自己,平衡自己的心理,在这份胆小中他感到了安全,如果强行把他拉扯出来,非但不能让他胆子变大,反而会让他变得更加胆小,甚至懦弱。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份胆小,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比起胆大包天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行事更谨慎。
性格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特征,它由人的心理需要发展而成。一个小孩没有爸爸保护自己,也没有强大的妈妈保护自己,而婆婆相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心里没有显得那么强大的形象,那么她该如何更好地长大?她只有自己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强势甚至霸道,又或者不断退缩退缩,让别人看不见自己才不会被别人欺负,才能从自己身上得到力量,才能寻找到一种叫作安全感”的东西,至于这种强大是否真的强大,这种安全感是否一种真实的存在,一个小孩是不会有这种思考的。
请看见”孩子真正的内心
不要以为孩子的性格很弱势,她的内心就是弱小的,这恰恰说明孩子的内心坚强。
你会发现,无论他再怎么胆小,但是他总能面对各种挫折,自己说服自己接受各种事情,也就是我们说的自我安慰,试想,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够强大,那么崩溃才是他会做的事情,而不是自我安慰。
看到性格背后的心理成因
小孩有他特殊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但不代表每个孩子都会用性格来保护自己”。
比如,内向的孩子内心都比较羞怯,对于和他人交往没有自信,所以会用沉默和他人保持距离,于是我们看到内向的小孩大多沉默寡言,寡言是他们保护自己羞怯内心的一种方式;
每一种性格都有匹配的心理动机,性格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内心的。
不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性格
看见”了孩子的内心,你就会明白性格为什么这么难以改变,因为改变性格不仅意味着改变一种行为方式,更意味着改变自己的内心,而改变自己的内心是最难的,因为这意味着不让他做他自己,这会让他痛苦。
所以,请不要强迫一个内向的孩子多说话,或者一个外向的孩子少说话,请不要强迫孩子改变他们的性格,因为这就是最适合他们内心的性格,拥有这种性格他们才能感到安全”、舒服和快乐。
看见”孩子的内心
单纯了解孩子的性格还远远不够,这无法让你真正读懂孩子,读懂孩子还要看见”孩子的内心,看见胆小的背后是坚强和缺乏安全感,看到沉默寡言的背后是对人际交往的惧怕,看到人来疯”的背后是害怕受到冷落和忽视……当你看到了这些,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时,你就理解了他的行为,进而能够接受(允许)孩子的行为,不管孩子的行为是好”是坏”,那都是让孩子内心感到最舒服自在的一种方式。
当你看见”了孩子的内心,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折腾”了——冷漠的孩子可能不再冷漠,沉默的孩子开始和你交流,闹腾的孩子开始变得安静……当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受、被允许时,孩子就愿意把真正的内心袒露在你面前,不再伪装自己,而是试着让自己的外在和内心趋向一致。所以,改变”孩子的性格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要看见”孩子的内心。
看见”孩子的内心,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这是创造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不需要你刻意去做什么,看见”的力量比任何教子技巧和方法的力量都大,因为看见”是接纳、关爱、包容和重视,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父母爱”着,只有爱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的孩子不需要再刻意用性格去保护自己,他会变得柔软、温和、平静、热情、喜欢与人接触……
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有两点:一是指人的性格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环境所影响;二是指人会有意识地改变性格去适应环境或对抗环境,当对外界环境感到不安时,一个孩子也会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以免自己受到伤害——躲在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这,似乎是人的本能。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孩子胆小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和家庭教育、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如果老人或者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或者过度溺爱孩子都有可能造成胆小。那么要怎么处理孩子胆小这个问题呢?
切勿过度溺爱,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由于现代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左右,一般都是交给老人去带,由于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与理念的落后,导致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帮孩子去做,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被保护的惯性依然继续,没有让孩子放手去做,孩子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就导致好多孩子养成内向胆小,唯我独尊的性格。甚至成了家里的土皇帝,在家里是天,而到了外面就胆小懦弱。如果处于这种情况,父母要立即与老人沟通,说明问题所在,尽力改变老人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尽量身体力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其实不是婆婆带,孩子胆子就变小了,很多婆婆个性很开朗,孩子也会被影响到,变得大胆开朗,这个更多要看带还孩子的人个性怎样。
身边有好姐妹也是这样,自己要上班,所以孩子只能交给婆婆带,但是这个好姐妹特别懂得讨好婆婆,因为觉得婆婆带孩子太不容易了,所以经常嘘寒问暖,帮婆婆做事,买着小礼物。但是,姐妹也发现,孩子因为很少与人接触,婆婆又是不善于交际的人,孩子变得胆子越来越小,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姐妹和老公商量,周末的时间家人必须要多出去走走,一是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二是让婆婆散散心,在这个过程中,婆婆发现带小孩需要与孩子多交流,带孩子去人群中玩,后来婆婆跟孩子交流多了很多,也带孩子每天都去小区散步,孩子越来越开朗,老人家也越来越开心了!
希望这个分享对您有帮助!
###老人带孩子有他们的方式,可他们的思想很难改变。带孩子不是老人的义务,要老人帮忙就尽量尊重老人的方式,对于分歧,多沟通。
作为父母不能缺位和失职,自己多带,提升陪伴孩子的时间、质量和影响力。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的。
我也是婆婆带,但晚上还是要自己带着睡,下班回去也是我带,总的来说尽可能的自己多带,我宝宝现在九个月,一开始我也感觉她很胆小,所以我什么都让她接触,一定不要怕脏,现在我感觉她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