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始后,全家又进入了鸡飞狗跳的生活状态。
“别人家的孩子”系列一直在上演:
“别人家的孩子”总能写完作业,还有时间休息和玩耍。自己家娃写个作业就要到11点,连睡觉的时间都保证不了……
“别人家的孩子”做事儿从来不用催,自己家孩子拿着小鞭子天天赶着也没用
……
虽然我们都认同,现在的孩子已经非常辛苦了,每天的时间都被做不完的学校课业和各种兴趣班占满,但在现实压力下,我们依然希望孩子可以再抓紧一点。至少吃饭不拖拉,迅速完成作业,到点立马上床睡觉……

但真的是越快越好吗?给你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一个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树下有一个蚂蚁窝,于是他不走了,蹲在那儿开始看。
这时,爸爸的内心是有些焦虑的,因为回家还要写作业,练琴,很多事要做。也许着急的爸爸会选择催促。

△ 《时间穿梭课》剧照
淡定的爸爸则会选择等待。
他想:孩子的作业天天有,可看蚂蚁的机会却不是那么容易遇上的。

△ 《时间穿梭课》剧照
爸爸始终没舍得打扰孩子,就在边上等着,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孩子看完了,跟爸爸说“爸爸,它们在旅行,头上还顶着自己的旅行箱呢”。
你看,孩子看蚂蚁,我们以为他只是看蚂蚁,可他看的其实是他脑海中勾勒出的故事世界。
这样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孩子长大后依然能从这样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体验中受益,他会一直记得,那个行人匆匆的下午,爸爸在边上陪着他的时光。
爸爸这两个小时的等待值不值呢?孩子这两个小时浪费了吗?相信我们的心中自有答案。
为什么孩子都爱“磨蹭”?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背上了“磨蹭”的标签呢?
我们采访了50组家庭后,总结出磨蹭让家里爆发“战争”的Top3场景。
1、五分钟的约定
只看五分钟……只玩五分钟……只睡五分钟……
然而,五分钟后,孩子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我们当爸妈的早已“暴走”。

△ 《时间穿梭课》剧照
磨蹭成因孩子对时间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就如同外语学习,学不好外语是因为缺乏语感。时间管理不好,往往是对时间没有概念。
磨蹭处方对于“五分钟”,我们需要和孩子达成时间上的共识,五分钟到底有多长。
2、快点!再快点!
我们每天挂在嘴边咆哮的话,最高频的莫过于“快点!再快点!”“别磨蹭!”

△ 《时间穿梭课》剧照
磨蹭成因孩子缺少衡量标准。
我们口中的“快点”“仔细点”“认真点”到底是要多快,多仔细,多认真才能达到标准呢?
磨蹭处方和孩子一起细化做事的具体标准。
比如列一个时间清单来管理时间。尝试把“你明天早上早点起床”改为“每天早上7点是起床时间,7点10分完成刷牙”,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3、借口怎么那么多!
据说家长陪写作业已经成为亲子关系第一大“杀手”。
但是7成的家长并不是因为孩子不会做作业而动怒,而是因为孩子一开始写作业,就出现各种状况,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磨磨唧唧就是不动笔……

△ 《时间穿梭课》剧照
磨蹭成因孩子缺乏管理时间的动力是根本。
就如同我们在竞争激烈或压力大的企业工作,往往会比在垄断性企业工作的时间观念更强,因为压力会成为我们的动力。
磨蹭处方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获得掌控感和独立自主的感觉。这种相对的自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激活内驱力。
时间管理=生命管理说到底时间管理,其实是生命管理的问题。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生命充盈的人。事实上让孩子“高效”,并不只是催催那么简单。
首先,影响孩子时间管理的,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认知,以及我们对孩子生命的期待。
在我们的价值观里,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次要的,什么是我们想传授给孩子的生活经验,什么是我们希望孩子规避的人生弯路。
这些都会影响着我们对孩子时间的安排,以及孩子对自己时间的安排。所以学习时间管理,从来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我们和孩子需要共同学习的课题。
其次,我们与孩子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着几个本质的差别。
我们与孩子的时间差
对于时间的概念不一致;
对于时间管理的标准不具体;
对于时间管理的目的理解不一致。
最后,当我们有了以上这些觉察和发现后,我们才能客观地给孩子提供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和小工具,和他一起逐步认识时间,甚至安排自己的时间。
想要和小土豆一起学习《时间穿梭课》?
请点击“了解更多”吧!
欢迎关注磁场公众号(ID:Magne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