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上海一个17岁的少年,因为无法忍受母亲长时间喋喋不休的责骂和教训,愤而跳桥自杀。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让我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父母不好好说话,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时候是可以致命的,我们不要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但是很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恶意的话语依旧是脱口而出,毫不在意孩子的感受!
乐乐放学回家想去找朋友玩,他跟妈妈打了声招呼就出门了。天快黑的时候,妈妈站在阳台上喊他回来吃饭,但是喊了半天,都没有听到乐乐答应。妈妈气急败坏的想,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叫他跟叫木头人似的,也不知道应一声。
过一会儿,乐乐回来了,妈妈劈头盖脸对他就是一顿痛骂:你是死人吗?老娘叫你半天你都不理”,这么晚了,死哪儿去了?天黑了都不知道回家”,哪天你被坏人抓走了,都没人知道。”乐乐被妈妈骂得低垂着头,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因为被仙人掌刺痛的伤口不久就能愈合,而伤人的言语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却很难治愈。
有一项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家里经常被骂”的孩子很多都有不良的性格特点。他们当中25.7%的孩子有自卑”心理,22.1%的孩子表现较为冷酷”,而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找到几十个孩子,把他们分为两组。
第一组孩子,让他们进入一个房间,观看实验人员与房间内的玩偶温柔拥抱,说话,唱歌。
第二组孩子,则让他们看到实验人员对玩偶疯狂踢打,辱骂,摔来摔去。
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组孩子,也习得温柔。
第二组孩子,习得暴力。
父母经常口出良言,孩子就会收获春风一路,温柔一生。相反,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恶语相向,孩子也会汲取恶的养分”,最后结出恶的果子。
一、父母与孩子为何总是难以好好说话?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的确,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和揣测孩子的行为,并以此来断定这件事情的好坏,而不去深入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这样就造成互相之间不理解,彼此想要好好说话就很难。
有的父母喜欢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口号伤害孩子,并美其名曰:刀子嘴,豆腐心”,事实上,不管你是什么心,当你使出刀子的时候,都会伤人。孩子的心很脆弱,经不住这样的重击。只有用温柔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不好好说话易产生哪些影响
《正面管教》一书写道: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或许能够立马见效。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孩子感到屈辱,孩子表面上虽然服从,但是内心却充满了仇恨和怨气。”
孩子经常被父母辱骂,第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因为总是被骂,孩子心理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也许真的很差劲,才会被父母骂得这么惨。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他们会因为缺乏自信而抬不起头,最终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另外一种就是变得叛逆暴躁。这种孩子是勇敢的,他们没有被父母的恶言恶语所打倒,而是奋起反抗,只不过这种反抗的方法比较极端,容易给双方都造成伤害。
上面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不好好说话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及其恶劣的,父母如果不改变说话的态度和方式,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三、父母应该怎样同孩子说话?
1.尊重的语气
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孩子与自己的意见产生分歧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例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可以说:好的,那你先玩一会,等下再写!”
2.信任的语气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责怪孩子,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并跟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诚心改过。
3.鼓励的语气
当孩子做的不好是,不要用嘲讽的语气奚落孩子,而是要多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只有不断努力,最后才会获得回答。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不要骂他没用”,而是让他吸取教训,下次争取更大的进步!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为人父母,虽然不用考试,但需要学习。而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父母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不要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