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育儿百科丨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不妨学习“食育教育”

朋友一直抱怨她5岁的孩子,关于孩子吃饭这件事。

吃饭拖拖拉拉,还挑食,不喂就不吃,已经5岁了,打闹都不管用,真烦恼啊!

孩子不好好吃饭在当下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

他们为了孩子的吃饭问题真是费尽心思,用尽各种方法:嫌弃孩子吃饭时吵闹,就放动画片让孩子安静;嫌孩子吃东西弄的到处都是,就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觉得现在不会也没关系,反正不用学以后也会……这些行为都是对孩子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

现在很多国内外儿童教育专家们开始推崇一种新型的家庭早教方式食育教育”,通过这个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健康饮食,还可以培养孩子认知学习能力、艺术想象力,甚至人生观价值观。

那食育”到底是怎么教育的呢?请各位家长们花三分钟时间认真了解以下内容!

什么是食育教育?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他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日本的食育专家指出,食育不仅仅是吃什么,怎么吃”的教育,它可以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中,体现在日常行为教育的各个方面,食育教育也可以实现体育、智育、才育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也在大规模推行食育教育”计划。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食育”推动计划项目负责人刘璐对于食育就有这样的解读:食育其实是涵盖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教育的一个体系。

比如:吃饭的时候要教育孩子先让老人入座,这其实就是德育。而让孩子动手做饭,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做饭需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这属于智育。然后,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食物,孩子对通过劳动所获得的食物会有更多的喜悦和成就感,这就是体育和劳育。

最后,做饭讲究色香味俱全,并且讲究摆盘和颜色搭配,这体现了美育。

食育教育”也俨然成为教育趋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育教育不但要从娃娃抓起,怎样在家庭做好食育教育,也必定是每一位爸爸妈妈的必修课!

如何进行食育教育?

1、从食物的来源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和孩子一起体验种菜过程,帮孩子认识农作物,让他们明白农作物的成长,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在种菜及制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加深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

比如在吃饭之间,可以为孩子讲一个关于农民伯伯辛苦种植食物方面的故事,让孩子知道食材来之不易,对每一餐每一饭都常怀感谢之心,做到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2、从食物的制作教育,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让孩子动手参与食物的制作,比如切切红萝卜、削削土豆皮、搅拌鸡蛋,当孩子掌握一些烹调小技巧后,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自己动手参与做出来的菜,吃起来也特别开心,还能减少挑食、偏食行为。

3、从食物的颜色形态教育,培养孩子艺术想象力

让孩子参与到准备三餐的过程当中,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食材,家长可以通过食材的颜色、形状,激发孩子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孩子去展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比如家长讲解食物知识,让孩子挑选食物的搭配,以及给自己做的饭菜起艺术名字等等。

4、从饮食行为教育,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

家庭成员共同进餐,养成有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并邀请孩子参与到餐前餐中餐后的活动,通过家长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习餐桌礼仪,文明用餐;

从而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