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习惯性跟人比惨,绝非攀比心重,渴望认同拒绝改变是关键

最近幼儿园的王老师说一件挺奇怪的现象,她说,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奇怪,我们小的时候,都是争着说家庭过的好,自己爸爸可牛了,可是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一个个根本不攀富,反而开始一见面就比较自己比较惨。


孩子习惯性跟人比惨,绝非攀比心重,渴望认同拒绝改变是关键


她讲了自己班级小朋友发生的事情,原来,班级里的小朋友看到别人的裙子或者铅笔盒好,就说,你的裙子那么好看啊,我也想有一条,你看,我身上穿的都是破衣服。”在班级里,经常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其实,王老师也看的出来,说话的孩子衣服也挺新的,而且一看就价格不会便宜,但是令王老师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这些孩子老是比较自己和别人的穿着啊,玩具啊,而且还总是到处与人比惨。

其实,当孩子从家庭中进入到小孩子们的世界中时,就会自动的开始调整自己的社交角色,一定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想要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话题以及自己的朋友圈。



这个时候的交往,孩子就会和成年人一样,出现攀比之心,但是,不同于成年人的炫富,孩子之间的话题却是逆向的,变化着花样和别的同龄孩子比惨。

孩子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和别人比惨呢?

王老师讲到她班级的一个小男孩,可以说就是现在的留守儿童,因为他尚且6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因为工作的缘故,把他放在奶奶家养着,这一走就是五六年,一直都没有回来。

即便每过几个月都会寄一些奶粉,后来随着小男孩年龄长大,开始寄一些玩具和衣服回来,可是小男孩常年见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可是小男孩的心里总是空的,王老师曾经多次看到男孩羡慕的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送孩子来幼儿园。

这个小孩是幼儿园中最喜欢和别的同学抱怨的同学之一,他经常和别的同学说,自己也多么想要爸爸妈妈来接送自己上幼儿园,也能像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陪伴就好了。而自己是多么的想要爸爸妈妈陪着自己可以玩玩滑滑梯、画画,一起吃吃饭。

其实,像这类的小男孩比惨背后原因,就是想要获得家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希望自己的家长可以真的能够陪伴自己,照顾自己。



在这个社会中,比惨的手段其实也开始慢慢出现在大人的社交世界中,大家之间的比惨,其实可能仅仅是另外一种变相的炫耀自己罢了,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恶意逢迎那些地位高的人,仅此而已。但是,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变着花样的比惨,可能目的、原因都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自己家长的关注,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同情、怜悯,甚至是一点点的虚荣心。

小孩子和同龄的孩子比惨,长期进行逆向的攀比是会对孩子的正常价值观形成造成阻碍的。如果家长遇到自己的孩子开始出现类似的情况,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沟通,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下去。



孩子都会有哪些比惨”的表现?

与成年人的交往不同,孩子之间的攀比行为往往是逆向的攀比,这是最常见的孩子之间的做法,那就是见人就和别的孩子比惨。通常呢,这种交往、交流中,喜欢主动和别人比惨的孩子,一定会证明自己是所有孩子中最惨的那一位,他们会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别人种种的好东西、新东西,来证明自己确实是所有人之中最惨的那一位。

就像开始的那位王老师描述的现象,总是有孩子在和和别的孩子交流的时候,找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是如何如何的好,而自己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好,这样的的聊天方式,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自己的东西是所有人群中最不好的那一件东西。



喜欢和别人比惨的孩子,总是会不自觉地扮演一种柔弱的角色,这样就会理所当然的受到别人的关注。比如邻居家的小朋友,他总是强调自己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家里的所有小孩子都要让着自己,小男孩家里还有两个哥哥,都比他稍长2岁,因为年龄差别不是特别的大,所以,基本上每次都要因为糖果、衣服等东西抢来抢去,而小男孩因为年龄小,身体弱,肯定是最吃亏的那个,但是,甭管他是否真的受欺负了,他总是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告刁状,说自己被哥哥欺负的多惨;

而我们家对面的小女孩更是有意思,她每次上学明明都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的妈妈也是个时尚达人,总是给孩子搭配比较潮流的衣服,可是,孩子妈就被老师告知,她家女孩,总是喜欢在幼儿园里和别的女孩比惨。

这些小孩子在爷爷奶奶面前扮演弱者,又在同学面前表现得自己穿着很差,自己很惨,究竟是为什么呢?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不去比惨?

1、家长先要清楚的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比惨的习惯。

孩子喜欢和别的小朋友比惨,背后一定是有自己的行为逻辑的,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比较不好的行为习惯时,要及时的找到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开始出现这种行为,明白孩子内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上述的那个喜欢打架的小男孩的父母做法就很好,当家长发现无论孩子打架的时候输还是赢都会说自己的惨时,孩子的妈妈就找到孩子,问孩子说:宝宝,你也在哥哥那里抢到玩具了啊,哥哥也多次都谦让你,让你先吃那些水果,为什么还要去到爷爷奶奶那里去告哥哥的状呢?你是害怕妈妈知道后会惩罚你吗?”通过这些话的引导,让孩子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当孩子说出自己内心中的真实想法时,家长再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状况,恰当的采用针对性的教育,保证孩子可以健康的发展心理。



2、疏导孩子的攀比心理,往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有的孩子为了获得家长、老师的关注,所以才会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惨,其实只是孩子真的不知道如何获得成年人关注的一种错误示范,孩子有这种心理,家长要思想自己的责任是否尽到位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若是家长在哪个地方没有观察到,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而且,想要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上课的时候积极的回答问题,按时认真的完成作业,画画、手工等也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



3、家长要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很多时候也是从大人身上学会这种行为模式。

在平常接电话的时候,或者和同事、朋友交往的时候,可能家长在孩子面前展露出来的那种反向攀比、比惨的行为,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子中,又或者一些家长情不自禁的出现一些炫耀自己、显露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影响孩子的关键因素。俗话说的好,孩子就是家长的小镜子,看孩子什么样,家长就是怎么样。家长不是要伪装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正直面貌,而是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不要那么喜欢比惨的人。


总之,家长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确实在同龄的交往中出现比惨”的状况,他们或者是比较自己的裙子、铅笔盒不如别人的好看;也可能是比较自己在争东西、打架的时候比较惨,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想要获得家长的关心和照顾。家长不妨多花一些事件去观察自己的孩子,照顾自己的孩子,善于疏导孩子的做法,也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