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哭穷”的教育到底有多可怕?家长应该读一读 哭穷教育的危害

哭穷教育的危害

哭穷教育的危害

中国的家长,似乎大部分不愿意透露给孩子,最真实的家境。就算有钱,也会哭穷”,目的是想要逼迫孩子更懂事。

就连王思聪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过,他在16岁以前,根本不知道家里的条件,16岁那年他才发现家里有钱,去向父亲求证,王健林只说了一句:这都被你发现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会一遍遍告诉他们,我们家里条件不好,你和别人比不得,长此以往,孩子也很容易变得自卑。

哭穷教育的危害

网友雨酱”从小就在被哭穷式教育下长大。


小时候,她妈妈经常给她灌输,父母小时候过得有多苦,现在能够吃饱穿暖还有学上,就应该感激涕零了。


一年到头,她没有穿过几件新衣服。只有哥哥姐姐们的衣服穿小了,她才能穿上被他们淘汰的。


一次,妈妈领她去逛商场,她看中一件很喜欢的小裙子,那条裙子,就是她想象中公主的服装啊。温暖的鹅黄色,精致的蕾丝,腰间还有一个精美的蝴蝶结。


那是她第一次向妈妈强烈的要求想买一样东西。


但妈妈不同意。


她说:小姑娘这么爱美干什么?家里的条件你不是不知道,你上学花了多少钱,买辅导资料又花了多少钱?养你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额外的花销,我们真的供不起。再说,这是有钱人家的女儿才穿的,你皮肤黑黑的,穿上也不好看。


后来,班上一个男生不经意间说了一句:你能不能别老穿这么丑的衣服,能不能穿得像个女生?


青春期里,那颗敏感的心,再次变得伤痕累累。她甚至一度觉得,自己的出生是个错误。自卑和软弱,伴随了她成长的大部分时光。


以至于,长大以后,她才知道,家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贫困,甚至比很多人家境要好得多,她对父母,突然生出一股怨恨。


她能够理解父母假装没钱,无非是想让孩子体谅他们的辛苦,无非是希望孩子能更懂事一点,但这种被迫着压抑自己的天性而换来的懂事,未免也太残忍。


直到现在,她始终认为自己配不上很多美好的东西,配不上友情和爱情。对金钱格外计较,她羡慕那些自信大方的女孩子,羡慕那些喜欢什么就能够大胆争取的姑娘,但是她自己,始终没有勇气。


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卑感,也许会伴随她的一生。


被哭穷式教育养大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很难像同龄人一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很难毫无顾忌地放下心防,感知快乐。


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角落,充满着对儿时的物资匮乏的遗憾,也许是为一个娃娃,一个玩具,或者是一件漂亮的衣服,唏嘘感叹几十年。

知乎上有个问题:被穷养长大,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只有一句话的答案,看得人心酸不已:看到高级一点的水果要先等一等,看她们怎么吃的再吃。


被穷养长大的孩子,内心自卑又倔强。


前段时候,范老师在微博上说了一个事。


一个孩子想要吃草莓,奶奶不肯买,因为40元一斤很贵,于是范老师建议可以一次尝鲜。

于是,她在网上被骂成:何不食肉糜。


对此,我想说的是,40元一斤是很贵,但是买几颗、买几块钱的,给孩子尝尝鲜未尝不可呢?


孩子既尝到了想吃的水果,开心了,也没有因此很破费,何乐而不为?


很多时候,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格局,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里,觉得自己配不上,从此与一些比较高品质的东西无缘,即使多年以后还是会在心里产生阴影。


很多家长害怕满足孩子的欲望之后,宠坏了他们,于是压抑孩子的欲望,甚至有时候,还会攻击孩子虚荣,好吃懒做,让孩子觉得,向家长提要求是可耻的。


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只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有的家长在满足孩子的同时,也会不断告诉孩子我工作很辛苦”我平时自己都不敢花,都是省给你”,可是这样,孩子不但不会产生感激之情,反而会对父母有种负罪感,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一个孩子的穷养和富养,其实不是看家境的贫富,而是看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


父母对金钱的态度是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愿意尊重孩子的需求,即使家里条件再差,也是富养。


父母彻底否定一切,觉得只要有需求就是可耻的,即使条件再好也是穷养。


不要告诉孩子我们穷,所以我们配不上那些东西”,而要告诉他们:你在将来值得更好的!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信从容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