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适度示弱能养出“独立娃”,但过度示弱会养出“成人娃”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如今有很多父母总是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什么苦什么活都不忍心让孩子去干去承受,把孩子保护的很是安全。

怕孩子穿不暖,每晚睡前给孩子叠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怕孩子经常落东西,给孩子缝各种包包防掉

怕孩子上学太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都无一例外给孩子送去学校

孩子很小的时候,这样的方式无可厚非。

然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欲望,这种"父母强大,孩子弱小"的模式,反而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父母的无所不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也不需要去做,反正父母会帮我这种心态很心理,父母帮孩子承担了很多孩子应该承担的事情,孩子被保护的太好了。

于是他自然而然变得只会依赖别人,没有责任心,也不懂感恩,成长的动力和潜力都被削弱。

但父母却往往疏漏了一点,在教育孩子时,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想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奋坚强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父母适当的对孩子示弱,更能推动孩子的成长呀。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专家兰海曾经说过:

"当孩子面对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时,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向这无所不能的人学习,于是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另一个就是什么都不做了,因为这个能人什么都能做!反过来,如果这个能人能在孩子们面前有那么一点不完美,有那么一点软弱,孩子们就会变得宽容,变得坚强,主动肩负起挡风遮雨的责任!"

父母适度示弱的好处:孩子会更独立、有责任感

父母可以偶尔性的告诉孩子自己什么事需要孩子的帮忙,什么事自己是干不了的,比如,当父母做家务活的时候,可以适当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今天要干的家务活太多了,有点忙不过来了,需要孩子你的帮忙,能不能帮帮爸爸妈妈呢?当孩子们得知自己是被需要的时候 孩子们就会行动起来去帮助父母了,而且孩子干起活来也是动力满满的。

父母的示弱不仅仅是让孩子去帮自己去做家务,而是把选择权和表决权交给他,这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尊重和爱护呀。

所以父母不妨尝试着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

适当的给孩子布置一些活,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需要他的帮忙。

在一些家庭事务上,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商量着来,合理的就予以采纳,他会更懂得观察和思考,比如: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我觉得你会喜欢这个的

嗯?好的,儿子我觉得你的建议很好。

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多让他自己做决定。

多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和期待:

让孩子独立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你会觉得孩子变得更独立,更有责任感。

适当的向孩子撒娇示弱,能够激发孩子内向的爱与感恩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儿歌《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父母的示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会心存感恩和变得有责任有担当。。

但示弱也是有限度的,要是父母过度示弱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很久之前有个新闻——一位48岁,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的男子,在2012年回国后就整日待在家里,不工作还要靠八十岁的母亲照顾生活。

而已经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在前几年查出患上尿毒症,一直自己坐公交车去做透析。自己年迈不仅仅得不到孩子的赡养,还需要自己去养育自己的儿子,这是什么道理呀?

但儿子认为,自己如今的窘境都是母亲当初的溺爱造成的,母亲若是当初对自己别这样,也不会造成现在现在这样的自己。

这个例子同时也为各位父母打了警钟,过度的宠溺和保护对孩子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的呀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成人娃"。

过度示弱会养出成人娃”什么是成人娃呢?

成人娃指的是年纪上已经是大人了的人,心智却不够成熟,配不上该有年纪的担当和责任。

此外呢?另一种是成人化的表现

成人化指的是孩子过度的独立,已经成熟到大人的感觉了

父母从小示弱孩子,孩子就会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很多事情会去帮父母去做。

过度成熟的孩子,一般都不快乐,他有两个极端,一是他懂得太多,处处以自己懂得的道理明白处世,这样子的孩子往往遇事沉着冷静,并且也是外向孤独症的代表。

二是另一种,因为早熟,和一些客观原因,这种人可以用自私来说,他走的每一步说的每一句话,就像下棋一样,都已经算好了,他眼里只有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有害的,他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这样子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身心的发展都是没有帮助的。

那父母要如何避免孩子出现成人化的表现呢?

父母既要发挥过度示弱的好处,也不能过度的的示弱。

不能凡事都示弱,哪有那些事可以示弱呢?例如:

妈妈有点怕黑,你能牵着妈妈的手吗?

明明,妈妈最怕虫子了,你能保护妈妈吗?

妈妈今天有点小烦恼,宝贝安慰一下妈妈,好吗?

太厉害了,妈妈小时候还不会呢!

妈妈有个请求,你来当妈妈的小老师好不好?

孩子,电脑的这个功能怎么用啊?等等的,不超乎原则上的都可以向孩子示弱。

如果妈妈可以适度表现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的成长,有时你不妨做伞下的一株小草,而让孩子为你遮风挡雨。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示弱,是每一位妈妈的必修课。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伞之下,让孩子变得很弱小,父母不妨尝试着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保护伞,来保护自己,这样子孩子能在一次次的锻炼自己的能力,也能一次次的自我成长,久而久之,孩子会比预想中的成长的还要出色,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懂得感恩,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的有责任心。

父母示弱,不是不管孩子,不是偷懒,更不是向孩子表现出无能和软弱,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这种智慧就在于: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从而懂得把握好管孩子的度,随着成长给他更多自主权、做决定权;多给他动手、实践、爱别人的机会。

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能够激发孩子成长的潜力,唤醒内心的力量,推动他成长为有爱、有担当、自立自强的人。

记住,不能一味的为孩子包办所有事情,也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让孩子学会去承担成长,是每一个小孩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父母们应该明白,适度的示弱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加出色。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