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童哲学启蒙头条号
大自然的教化
默无声息,
却能孕育万物,
皆因一个真”。
自然的教化尚且如此,
人的教育又怎能超然?
如果有人问你:你相信你的孩子吗?”你会怎么回答?
相信大多数爹妈都会说:当然相信了,怎么能不相信呢?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事实却是很多父母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长此以往,带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不信任”。
我们只要稍微用心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言行,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
NO1:替孩子着急,内心焦虑、着急,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不停地催促孩子快起床、快吃饭、快去学习、、快上床睡觉、……;
NO2:替孩子做主,小到去哪里、跟谁玩、玩什么、干什么,大到职业选择、恋爱婚姻和人生规划,都在投射自己的主观意志;
NO3:替孩子思考,无论事情大小,自己把它从头到脚都分析完了,然后把结果告诉孩子,而不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总结出道理;
NO4:替孩子包办,在这一方面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除了孩子吃饭和学习无法包办,剩下只要能包办的都包办了,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嘛;
……。
以上四种现象在现实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普遍,它们的具体行为表现包罗万象,但归结起来就两种倾向”——
倾向于骄纵的过度干预”和倾向于指责的过度干预”。
倾向于骄纵的过度干预”包括代劳、包办、满足、宠溺等等。
倾向于指责的过度干预”包括催逼、命令、责备、打骂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父母会误将骄纵”视为放养”,误将指责”视为严管”。
结果,最终的教育之果自然背离初衷。
尽管以上教育孩子的表现分向两级,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源于一种心理——不信任孩子。
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说到”和做到”是两回事,你说是相信”,但种种实际行为却在诠释自己内心的不信任”。
如果你是真地信任孩子,又怎么会替孩子着急、替孩子做主、替孩子思考、替孩子包办、……呢!?
打个比方,一天,你的上司给你交办了一项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是问你干到什么程度了,怎么干的,甚至直接否定过你的做法,指挥你要这样要那样做,更有甚者干脆撇开你亲力亲为,……。
相信遇到这样的领导,你对工作的热爱,你的积极性,你的主动性,你的创造力等等只会与日骤减,再往后叛逆是你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养育孩子也受这个规律的调控,因为大道之下,人性相同。
若真信,我便真地放手;若真不信,我又怎敢放手。
来自至亲的信任,是对人性最大的鼓舞,是对孩子最大的鞭策。
一个发自内心选择自律的孩子,就是信任的结果。
刚出生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无条件的,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有些孩子的信任会渐渐消退;
父母对于刚出生的孩子同样满怀信心,但是在孩子成长中因为看不见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孩子与自己期盼的差距越来越大时,信任的能力就越来越低。
接下来,就是孩子的揭竿而起和你所认为的失控”。
真正的信任,就源于你对这个世界的诠释,相信的东西越来越多,就构成了我们或这样或那样的信念。
之于你是否相信你的诠释,相信你的信念,都源自一个事实——真。
真,即对万物事理的觉察、洞悉与把握,源自对孩子成长用心的观察、思考、把握和种种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深刻反思与调整。
没有这样的付出,我们自以为是的的真”很难是真真”,求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结果信念”便如浮萍,不敢相信”便是自然之果。
时至于此,连你都不敢相信了,孩子又从何信起?
相信孩子,不是一句空话。
孩子一切思想的、人格的、心理的建构均源于此。
可以肯定地说,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就是源于父母的怀疑,而这些怀疑归根到底就是父母对自己信念的怀疑,就是父母的不自信。
因为,那些父母们心里很清楚,自己从未真正求过真”。
孩子都是在各不相同的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一个人未来自我发展的源泉也正是从父母信以为真的信念出发。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身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养育呢?
其实,当我们放弃了骄纵”的放养”,放弃了指责”的严管”之后,我们才会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
一切教育都不能失真。
失真,便是一切教育走向歧途的开始。
所以,当你真地相信这一规律之后,我们才会发现——
把原本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就是信任的开始,就是最高明的教育。
自然的教化尚且如此,人的教育又怎能超然。
【联嘉图书】教育孩子的必读五本书 全屋侧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75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