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承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不能忽视。我们研究了《治家格言》《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传统家训典范和《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等启蒙经典,认为传统家训和启蒙经典适合当代家庭教育,对当代家庭教育内容及方法能产生诸多有益的影响,而其影响程度,要看家长和孩子的接受程度。

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国家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提升国民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传统文化的承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不能忽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家庭教育一般对18岁成年以前的孩子影响较大,尤其是13岁以前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负有启蒙教育的责任,尤其对孩子习惯的养成、传统美德的形成更负有首要责任。传统文化是以德行为根本生发出来的优良文化,对家庭教育十分有益,在很多方面能起到涵养的作用。

要倡导传统文化更多地走入家庭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现状。为此,课题组对各阶段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医生、护士、股份制经理和职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的人认为自家家风传承情况较好,包括勤俭持家、孝梯和谐、忠厚本分、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等家风,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德对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影响。有22%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没有整体性和明确的家风”。80%的小学生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家庭没有重视孝梯”品德的培养,这反映出一些中年家长由于自身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传承文化不力的家教现状。这也启发我们在运用传统文化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当代家长的引导。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家训和启蒙经典是适合当代家庭教育的传统文化。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朱熹的《朱子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都堪称当时家教的典范。对它们的内容加以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传统家训典籍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有益影响。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启蒙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的作用也较为显著。中国古人用《论语》作为家教启蒙经典的也很多,《论语》内容涵盖全面,涉及为学、为政、为人之道。其中为人之道方面反映出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高尚道德标准。当代传统文化基础较好的家长,也可以选择《论语》作为启蒙读物教育孩子。下面就根据以上所提的家训和启蒙教育经典,谈谈传统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可能性影响。

1.培养孝佛”美德,打好做人基础孝梯是做人的基础,古人对后代可谓苦口婆心。子

女要有孝心,首先要关注父母的需要,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兄弟友爱和睦,让父母放心,这也是对父母的孝。《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梯”章对弟子孝梯”的要求比较详细,对父母物质的供养上要做到亲所好,力为具”;精神上的供养要做到恭敬,让父母安心、顺心、悦心。关于孝梯”,传统家训和启蒙经典中一般都有论述。

《朱子家训》要求父子兄弟要做到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三字经》说首孝梯,次见闻”,认为修养孝梯”的品德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孝经》更是通篇强调孝梯”的重要性,孝梯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论语》中孔子教育弟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认为孝敬父母必须要恭敬。传统文化提倡的孝梯”精神并不局限于家庭,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梯,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把孝梯精神延伸到整个社会。中国式的孝梯”要求晚辈尊重社会中所有的长者、友爱所有的兄弟姐妹,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了广义上的孝梯”,一个人才能做到仁慈博爱,即泛爱众’夕,正如有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梯推广开去就是仁爱,促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现在有些青少年在学校里目无尊长很难管教,究其原因源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尤其是孝梯”品德的缺失。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在家懂得敬父母,长大在社会上才懂得尊敬长辈、领导,懂得爱家才会爱国。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孝梯”品德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身体力行。

2. 培养严谨”习惯,使孩子少犯错误一个人行为举止严谨,才能不犯错误,事业顺利,人生少走弯路。在这些启蒙经典中,《弟子规》对生活严谨”问题要求比较细致,教导孩子珍惜衣食、行为有礼。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关于严谨”,孔子教育弟子要慎言慎行”,多闻网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网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朱熹也教育后代要慎言慎行”,做人不要骄傲,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颜之推教育子孙想要将来立身扬名”,就必须做到说话谨慎,行为检点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这些要求有利于今天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启蒙教育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谨言慎行、规矩低调的生活习惯,这对孩子的未来非常有益。

3. 注重诚信”美德,打好安身立命的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道德标准之一,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能干什么。《弟子规》信”这一章提出了诚信的具体要求—不能谎话骗人、花言巧语、恶口伤人、搬弄是非。朱子教育后代交友要诚信,所谓交朋友贵乎信也”这和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道理是一样的。

4. 现在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诚信档案”制度,资信公司通过管理系统为社会提供有偿查询,一旦公民有了不良信用记录,生活阻力将无处不在,比如找工作碰壁、银行贷款受阻等。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诚信档案”制度,但毫无疑问,家长想要孩子将来事业顺利,必须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诚信的品质。家庭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对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非常有益。

5.倡导仁爱”,培育平等博爱的胸怀仁爱”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博爱”,即泛爱众”,先人希望我们后代子孙能够爱护普天下所有的人。仁者,爱人也,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和价值标准。人是万物之灵,对于同一片蓝天下的万物,作为人也是要有爱心的。家长应教育孩子待人仁爱”,把对个人对家庭的小爱”延伸成对他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大爱”。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弟子规》中泛爱众”一章就专门提出对弟子平等博爱的要求: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在《朱子治家格言》中,仁爱”就是和人交易不占便宜、体恤贫苦、不忘恩情;君之所贵者,仁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朱子家训》中仁爱”就是对人的平等敬爱。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在《论语》一书中,仁”的内涵,基本要点是爱人’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