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力不足、缺乏团队意识等,总令孩子难以应对接力赛、足球赛等活动。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具有适应团队运动的身体基础、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呢?
什么叫做团队运动?团队运动就是需要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的运动,比如两人三足,接力比赛,篮球足球等运动。
孩子在团队型运动中表现不佳,问题在哪?妈妈们需要了解一个事实。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在接力赛跑中表现不佳,其实不是他们的错。根据儿科医生分析,他们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不适合参加有组织的、团队型的运动。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一,这些孩子的基本运动能力还在发展中,难以应对团队型运动的难度。
举个例子:比如你让孩子参加幼儿园里的接力赛,但孩子还没有彻底掌握弹跳与平衡技能。他很可能因为能力不够,在团队里拖后腿”;或者因锻炼不足而摔跤受伤。
第二,这些孩子还没有发展出基本的团队意识。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有小伙伴能一起玩闹是很开心的。但这种开心可能只有三分钟热度”,很难坚持到合作的环节。
所以,在孩子正式参与团队型运动前,妈妈还需要先给孩子做点功课,比如让孩子的身体做好准备,多锻炼孩子的基础运动技能;让孩子的精神做好准备,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如何提高孩子的身体基础?平时在家,妈妈要怎么帮助孩子训练基础的运动技能呢?
建议大家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一方面,你要丰富孩子的运动形式。
多种多样的运动不仅能激发孩子的热情,还能更提升宝宝的平衡能力。
比如让孩子进行单脚立、单脚跳、双脚跳、骑三轮车等多项活动的组合,独自上下楼梯、走平衡木、翻滚、走线、仰卧起坐、攀爬、跳跃、抛接球、扔球、踢球、拍球、滑滑梯、荡秋千等活动,都能提升宝宝的平衡能力。
另一方面,你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通常来说,这阶段的孩子每天至少需要60分钟的锻炼时间,才能提高各项运动技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那么孩子的团队意识,又要如何培养呢?
首先,邀请孩子和你一起观赏同龄孩子的团队运动,比如一起看幼儿足球赛。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感受团队的氛围,也便于你观测同龄孩子的技能水平,作为衡量孩子运动能力的标准。
其次,为孩子安排一位合适的教练。
学龄前孩子的运动课程大多重在乐趣,以玩耍的课程为主。而一名合适的教练能在强调乐趣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化的训练,引导孩子培养对团队的意识。
最后,让孩子尝试参与一些难度较低的团队运动,让他慢慢适应团队,融入团队,真正参与到团队运动中去。
妈妈们务必要牢记,对孩子来说,团队也好,团队型运动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陌生的领域。只有经过耐心的引导和充足的准备,孩子才能真正参与到团队运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