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来来来,施个魔法,将孩子的负面行为变正向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孩子哭闹着非要买玩具,可怎么办呢?

都说了不能看那么长时间电视,可孩子就是不听,真拿他没办法!

……

身为父母的我们,常常会被孩子的某些行为搞的焦头烂额,于是,我们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孩子真难。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孩子不听父母的,我们觉得对孩子的行为无法掌控,这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有挫败感,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其他压力,难免会有些情绪化,于是,对孩子的批评,斥责,也就在所难免了。

有句话叫静能生慧”,当我们的情绪平静下来了,智慧和方法就出来了。

其实孩子的负面行为里,藏着很多正向的机会,当我们心情平静,愿意去思考的时候,往往 才能看到其中的价值。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找到负面行为中的正面价值,给孩子正向的引导呢?这当然不能像魔术师那样施个魔法就完成了,它需要遵循一些规律,也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父母需要看到并承认孩子的每一个需求。然后引导孩子如何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

什么叫看到孩子的需求呢?

举个例子,有位妈妈说,孩子只要进到超市就要买玩具,不给他买,孩子就会哭闹。

当孩子跟妈妈要玩具时,妈妈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矛盾:给他买吧,好像有些纵容孩子,不给他买吧,孩子又会哭闹。孩子提出的买玩具的这个要求,让妈妈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所适从,或者是一种恐慌。

这时候妈妈的重心在自己的担心和矛盾上,自然就无法关注孩子的需要了。

如果妈妈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需求,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妈妈可以跟孩子这样表达:孩子,你想要这辆玩具车是吗?”这时候孩子肯定会回答是”。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然后妈妈继续引导:如果宝宝把这辆玩具车带回家,是不是会很开心呢?”这时候孩子肯定还会回答是”。

那,宝宝知道,玩具要付钱才能买对吗?”宝宝无疑还会回答是”。

据科学研究调查,和他人沟通时,如果对方回答三个以上的是”,那么他的思路就已经被你带走了,第四个问题,对方回答是”的可能性很大。

看到了并肯定了孩子的需要,接下来妈妈就可以表达自己了:钱要妈妈来付,对吗?”宝宝依然只能回答是”。

这时候,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了解我们想法的机会:那,宝宝是不是也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呢?”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是因为在关系中我们只看到了问题,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我们的感受,想法,孩子全然不知,那么孩子也就没有机会了解妈妈,当然也就无法学会换位思考。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所以,在解决问题时,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妈妈理解你渴望得到这个小汽车,只是你哭闹的方式让妈妈感到既为难又痛心。因为我担心下次你想要玩具的时候,还会用这样的方式,如果你愿意和妈妈一起商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个玩具,我会非常愿意支持你的。”

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阻止孩子买玩具,而是帮助孩子想办法怎么样在不伤害妈妈,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合理的得到这个玩具,所以孩子一般会和我们一起商量,想办法。

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建立约定啦,比如学会了一个小技能,就可以得到这辆小汽车,或者商定一个买玩具的频率,比如半个月一次,一个月一次等等。

如果还没有到时间宝宝就想要玩具了,这时候最考验父母的教育水平啦。

在爱中管教体系中有句非常好的理念:温柔而坚定”,意思是温柔的对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坚定的坚守原则。

宝贝又想买新玩具啦,这种等待确实挺难熬的呢。让我来看看我们哪天可以买玩具,哦,还有两天时间。我们做点儿什么,就可以让这种等待不那么难受呢?”

如此一来,不但宝宝的煎熬被妈妈体会到了,理解到了,而且妈妈守住了界限,最重要的是,引导思考问题,让宝宝自己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每一个负面行为,只要我们有明确的引导方向,都可以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的机会。

下面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宝宝放学后都特别想让我和他一起玩,但是我做饭的时间,他都只能自己看电视,等我做好饭,宝宝要么已经睡着了,要么很烦燥地怪我不陪他。

对我来说,每天学习一个新的菜式是一件很喜悦的事情,可这又要花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烹饪。怎么样平衡做饭和陪宝宝的时间呢?我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直到有一天晚上,结束群里的课程,再开始做晚饭时,时间已经超过了八点,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而我的牛腩面还没炖好。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本来答应了宝宝给他做焦糖牛奶,但是看了看菜谱上一大串的步骤,再看看时间,我有些想打退堂鼓了。

于是我跟宝宝商量:宝宝,今天时间太晚了,你的焦糖牛奶明天妈妈给你做,可以吗?”

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的影响

宝宝一听就不高兴了:不行,你不陪我,还不给我做好吃的!”说完就用小手捶打沙发。

我想了想,觉得这也是鼓励孩子承担责任的好机会。于是把宝宝抱在腿上,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宝贝,是不是妈妈答应你了,现在又说不给你做了,你觉得有点儿失望啊?”

宝宝小嘴撅的老高:哼,说话不算数,坏妈妈!”

我说:妈妈是怕爸爸回来了我的面还没煮好,而且做完焦糖牛奶,也就更没时间陪你了。不过吧,如果有你的帮忙,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宝宝立刻多云转晴了:怎么帮忙啊?”

我说:我来做牛腩面,你来帮我做焦糖牛奶,我告诉你操作步骤,怎么样?”

宝宝开心的小鸟一样:好啊好啊。”

就这样,宝宝自己倒牛奶,加白糖,整个过程,我说明操作步骤,宝宝来操作,很快焦糖牛奶就完成了。

结束后我问宝宝:宝贝,跟妈妈一起做饭的感觉怎么样啊?”

宝宝回答:太开心了!”

我说:比看电视还开心吗?”

宝宝说:看电视一点儿都没意思,以后我每天都要跟妈妈一起做饭。做饭太有意思了。”

就这样,我们约定,每个星期除了周四以外,每天宝宝都陪我一起做饭。

我也很开心,本来没时间做焦糖牛奶是一件坏事情,结果通过同感共情,鼓励孩子和我一起做饭,不但解决了我做饭时无法陪宝宝的问题,而且还收获了这么美好的一个亲子时间。

家庭教育就像开车和种地一样,不了解春夏秋冬的规律就开始种地,没有取得驾照就上路,肯定会处处碰壁。

要想轻松做父母,首先要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家庭教育的系统知识。

孩子的任何负面行为,在智慧的父母眼里,就有机会变成正面的,成长性的行为,而我们自己也会因为有能力启发和引导孩子前行,变得自信,愉悦,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