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害多,所有准妈妈都应警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害多,所有准妈妈都应警惕!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本病发生于病人怀孕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1988年我国25个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约有9.4%的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可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但影响着妊娠结局,还对母婴的安全造成威胁。天气寒冷,心脑血管意外就会增多,所以秋冬季也是准妈妈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发季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致病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升高时。

*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

*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

*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体型矮胖者。

*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家庭中有高血压史者,尤其是孕妇的母亲有重度妊高症史者。

结合以上致病因素,吉林市妇产医院妇产专家提醒:

女性过了35岁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会成倍增加,而身材偏胖或营养不良的准妈妈们,也都易患妊娠期高血压。因而专家建议,孕前三个月就应对身体做一次全面检查和评估,孕前定期产检,加强孕期合理营养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病,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和危害。

怎样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还不能做到完全预防其发病,但是若能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重要作用。

*加强孕期教育及保健工作

广大育龄妇女应积极参加各级妇幼保健组织举行的健康教育,从而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以及对母儿的危害,自觉从妊娠早期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早期测量一次血压作为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尤其是妊娠36周以后,更应每周测量血压、体重,同时化验有无蛋白尿,注意有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治疗及纠正,从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

*注意营养与休息

孕妇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叶酸、铁,减少脂肪和过多的盐。此外,孕妇要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能改善循环血量,维持子宫--胎盘的正常灌注量和肾血流量,减轻水肿,同时要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

*注意诱发因素

有家庭史的孕妇,如外祖母、母亲或姊妹中曾有先兆子痫病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机会可能增高;有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者都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此外在气候突变及寒冷季节更应加强产前检查,做好保健工作。

孕妈妈一旦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要过分紧张,要消除对疾病的种种疑虑,安心接受治疗,保持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减少探视。注意观察血压及尿量,有无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防止发生子痫及其他并发症,注意监测胎动情况,根据病情及孕周,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治愈后仍应定期复查,观察血压、尿蛋白及心肾功能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防遗留永久性高血压和心脏、肾脏疾患。

指导专家:吉林市妇产医院产科一疗区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