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扔东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家长到底要不要去阻止?

对多数家庭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孩子的出生,但也就代表着每一个新手爸妈全新的开始。一旦孩子出生后,随着时间流逝,问题也延伸的越来越多,以致于新手爸妈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碰到孩子爱乱扔东西作为家长的应该怎么处理?到底需不需要去制止?

其实许多孩子在5个月到9个月之间就会开始有乱扔”的行为产生,一般来说,第一次扔东西是一种不自主的行为,而当他们发现扔东西碰到地板后,产生的各种声响,也是激发他们扔东西这一举动的因素之一,慢慢的孩子是会爱上这一种游戏。

扔东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家长到底要不要去阻止?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所以他们会不断扔各种不同的物品,也会想让其他孩子和自己一同耍玩。

那么到底孩子为什么会对扔东西上瘾呢?真的仅只是因为扔掷物品在地板上,所产生的声响,使孩子深深的迷恋着?作为家长的应该试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有多少?其实孩子也许只是单纯的想要家长陪伴。

宝宝只想你陪着,你不懂吗?

闺蜜琳琳昨天在和我抱怨,有关于六个月大的女儿小雨为何这么不乖、这么不听话,总爱乱丢放在自己身边的东西。而在和我抱怨的同时,小雨又开始拿起东西一阵东扔西甩的,这让琳琳很是受不了,立马大声的遏止小雨的一切行径。

琳琳

这一声怒吼也着实吓着了小雨,小雨一听马上放声大哭,小手又是一把扫”,直接把桌上放着的物品给扫下桌面。眼看琳琳就要伸手打小雨了,我便出声制止琳琳,便和琳琳说小雨其实只是想要你陪她,你看不出来吗?”这让闺蜜琳琳很是震惊,才惊觉问题点!

自我效能感

那么孩子为什么总是会特别扔东西呢?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乱扔东西?

有的科学家认为,孩子扔东西是自然且不受大脑控制的,在这一年纪中,孩子并没有足够的字控能力来限制动作,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到能设置限制的程度。唯有三岁左右,孩子才能慢慢克制自己。

扔东西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是孩子小手敏感时期,也是孩子在探索世界时的一个表现。孩子扔东西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孩子扔东西也代表着孩子正在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手指以及手腕,透过重复扔掷东西的过程中,他们的运动技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

这样一来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方面都是好的。而在扔东西的时候,孩子也会开始留意到自己的力量,在发现自己是可以把东西扔远后,好奇心的诱使下,他们会开始尝试扔各种物品,在他们的世界里这可说是种游戏。

乱扔东西

1. 求知欲

孩子能独立行走后,行动能力与活动范围都大大拓展,这时候扔东西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想要学习、探索的心理需求。孩子透过反复扔掷东西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东西掉到地上的情况不一。

好比说小球会弹跳开,积木则会发出砰”的声响等,他们在扔”的过程中是能够观察学习到重力的作用,自己和物品间的空间关系,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等,因此千万别小瞧孩子扔东西的过程,他们很有可能正做着实际的物理体验。

其实要角色对调一下,当成年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大人也会想着要探索,比如说进入到太空舱里头,扔出外太空的东西都会漂浮起来,这对没真正实际体验的人来说是相当新奇有趣的事情,而会想着反复实验,还可能从而发现更多不同的游戏体验。

同理,孩子还在了解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孩子都感到相当好奇,也才会不厌其烦的尝试与体验成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当然除了扔”,他们仍会透过不同的举动来体验,好比说咬、摸等。

自我效能感

2. 孩子的天性

孩子最初扔东西是为了体验自我效能感”,孩子会喜欢扔东西仅只是因为他们能”扔东西。通常在6个月大到8个月大时,孩子会开始拥有扔东西的能力,这时候他们也具备了足够的抓握能力、投掷能力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若能轻松地让身边的小物品消失,是会让孩子从而获取满满的成就感。

而孩子一开始在抛开奶嘴、玩具、鞋子或者是其他孩子本身拿得到的东西,这都仅只是在测试他自己的新技能与练习本领,从而获取自我认知。

3. 宣泄不满

十八个月后的孩子在表达不满情绪时,由于尚無法清楚表示,因此也只会仰赖肢体动作来表述,好比说透过扔掷物品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而这时候家长很忌讳用言语训斥或者是体罚孩子们,这样只会让孩子认为内心受到伤害,当作为家长的我们发现孩子有了这种情绪,是可以尝试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去户外跑跑、跳跳,甚至是玩玩滑梯、秋千等。

扔东西

看着孩子又扔东西,家长该如何处理?

1. 尝试着去理解

当孩子透过乱扔东西来宣泄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针对事情适时的制止孩子,也能有效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坏习惯。比如说,当孩子朝婴幼儿扔掷玩具时,家长应该立即马上的制止,且态度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她会很疼的,你也不想要疼对吧?所以不可以朝别人扔玩具,知道吗?”

当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也应该要抱持着理解与接纳的情绪,才能真正鼓励与帮助孩子将内心的感受给表达出来。比如说爸爸知道你很生气,那是因为你也想玩那个玩具。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去和该名小朋友说说我们的想法,问问她能不能让你玩一会,两个一起轮流。如若孩子情绪非常高亢,且还有攻击性的行为,家长应该暂时把孩子带离开现场,以利孩子脱离当下负面的情绪,同时也能让孩子承受到乱扔玩具的下场。

自我效能感

2. 别立马就去制止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扔东西,就会觉得孩子非常不懂事又很不礼貌,便会下意识焦急地向孩子怒吼,阻止孩子扔东西。事实上当家长怒不可遏地向孩子怒吼,孩子只会认为自己成功吸引了家长的注意力,认为大人是在和自己耍玩,因此只会刺激孩子扔东西的喜好。

另一方面,当孩很专注在扔東西”这一行为的时候,你突然的向孩子怒吼,还可能会因此吓到孩子,有许多家长在看见孩子扔东西时,就会第一时间地阻止孩子扔東西。其实家长应该要换个方式处理,毕竟阻止了孩子的手上活动,也间接阻断了孩子的思考。

3. 设置个围栏

在孩子扔东西的过程中,对于所扔的东西是没有选择性的,孩子不会知道什么东西该丢、什么东西不该丢,家长只要把不能丢的东西给收纳好,其他无害的物品都可以交给孩子去扔。

家长们可以在家中某一处专门的角落腾出一块安全区,把该区域危险的物品都收起,比如说像是剪刀、药品等。

同时间也可以给孩子替孩子买一些不容易摔碎的柔软玩具,比如说针织娃娃、小黄鸭等,这样一来既能够不阻碍孩子的学习发展,也能够保障孩子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安全。

乱扔东西

4.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对

家长应该和孩子谈一谈,有关于情绪不满的时候,应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被接受的,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比如损坏物品或是伤害到其他人。

最后要让孩子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不满的原因,比如说我不开心,是因为……”、我很生气,是因为……”等。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这些谈论不应该是在贬低、大叫的情况下完成。当家告诉孩子如何正确表达不满、教导孩子如何描述情绪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去理解与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实孩子乱扔东西也是成长的主要过程之一,也不全然是不好的。在这段成长过程里,倘若家长能耐心、细心地引导,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然也能慢慢修正,且还能在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耐心、专注的好品质,作为家长的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