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孩子会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生活中的各项技能,而自闭症的孩子因为缺乏对生活、对人的关注,所以无法获取相关的知识,一味地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就会与同龄的孩子拉下很大的差距,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情绪问题与严重的刻板行为。
所以只对孩子早干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很多家长选择了机构对孩子进行干预,专业的干预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但生活中与孩子在一起最多的是家长,只有家长参与进来,孩子的进步才会更好更快。那么,家长要怎样开始居家的干预呢?
居家干预第一步:配对
配对,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视觉区辨能力,为孩子的谁知打好基础,所谓配对,就是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配对,给很多家长的感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觉得与生活脱离,而事实上,配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不可跳过,它是第一个必须的进行的训练项目。为孩子能理解事物的名称和并能说出事物名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操作流程:以苹果为例
准备:不大的小方桌,放在房间的一角(请事先排除干扰物,专门隔出一角),事先准备好强化物,合适孩子坐的椅子。苹果两个。
过程:与孩子面对面坐着,把两个苹果放在桌面上,分开摆放,然后给孩子一个苹果,对他说: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一开始孩子一定不明白你要干嘛,所以一定是不配合的,在清楚地发出指令后,大人要辅助孩子去取另一个苹果来放在一起,然后立刻给强化物;然后继续......
强化物给吃的效果较好,不用收回。如果是选择玩具作为强化物,那么收回就一定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导致哭闹而无法继续。吃的食品,优势在不需要收回。但在给食品的时候要少量给予,不能一次给太多,孩子不想要了就无法继续了。
有的孩子中途会跑开不愿意继续,家长要耐心引导,做任何事都是开头难,当孩子明白了规则,以后的教学就好开展了。所以一开始考的是家长的方法与耐心。其实就算是去机构,有的孩子也是一哭一节课的,但坚持下来,慢慢也就好了,家长如果狠不下心,自己坚持不下去,那么以后的路会更难走。
当孩子已经能正确执行百分之八十后,桌面上就可以加干扰物了,比如说,加一个桔子,然后在说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看看孩子能不能准确地找出苹果,慢慢地逐渐增加桌上的干扰物。当确认孩子能准确地认出苹果后,我们又慢慢地把苹果换成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找同样的。
在配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换不同的说法,来促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比如:这个和谁一样的?这个应该放在哪里?等等。
孩子的实物配对没有问题后,我们上升为实物与卡片的配对,在实物与卡片的配对中,先从一样的开始配对,也就是实物外观与卡片一致。
慢慢又过渡到实物外观与卡片有所区别的配对。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配对就会发展成同类物品的配对、颜色的配对、图形的配对、大小的配对,甚至是声音与人的配对和称呼与实物的配对。
干预,从配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