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尔雅妈咪
很多宝宝在七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张嘴巴喊爸爸”妈妈”,在一岁到一岁半到了语言高速发展的时期,两岁的孩子完全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能复述一些简单的情景。可有些孩子一岁半了,还仅仅说两字词语。
我们小区有位妈妈,和我聊天,说宝宝就是不愿多说话,也不愿说长句子,去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是冷嘲热讽的。说孩子听力没问题,又会张嘴喊爸爸妈妈”,完全没有问题。可语言方面就是比别人晚。
孩子说话,源于环境。三岁之前的孩子基本上经常能接触的人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现在教育孩子都提倡普通话。可你家的语言环境你自查了吗?
1.家里是否都说一样的语言
现在家庭中很多都是爸爸妈妈去上班,孩子白天让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帮忙带着。老人可能会出现说普通话不标准或说方言的情况。一是语言环境的不统一,容易造成宝宝宝宝试听混乱,不知道该选择哪种语言来开口说第一句话。二是语言环境会让孩子觉得学说话难度增加,和爸爸妈妈说普通话,和爷爷奶奶说方言,会造成宝宝描述障碍和混乱。
2.大人之间的交流是不是和对孩子说的是一样的
有可能大人对孩子说话时选择说普通话,想让孩子用普通话来张嘴,而大人之间不能坚持说普通话,一会儿方言一会普通话。宝宝在学说话之前,是出于语言储备阶段,平时听到的对孩子以后怎么去描述去张开嘴巴说,都是影响非常大的。想让孩子早张嘴,就要有一个统一的和谐的语言环境。
3.多和孩子交流、分解式复述交流。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和宝宝要多去描述、复述性的交流。宝宝要换纸尿裤了,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说宝宝,我们该换纸尿裤了,纸尿裤,我们换一个新的纸尿裤。”宝宝饿了吧,肚子饿,要吃饭,喝奶粉,宝宝肚子饿要吃奶粉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宝宝喜欢吃甜甜的大红苹果”等等。这样分列式的去描述,反复描述,孩子就会在语言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被语言给吸引到。
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特别是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在说话表达方面会飞速进步。平时也要多给孩子放一些国学、儿歌、顺口溜之类的,让孩子多磨磨耳朵。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说方言,家长也不要去可以给孩子改正,或是强迫孩子一定要说普通话。多给孩子提供一个普通话的环境,孩子学习的能力绝对超乎大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