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养娃之后,我与曾经的“理想老爸”差点失之交臂

什么是理想爸爸”。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理想老爸”。

我小时候的理想爸爸是《成长的烦恼》里西佛尔医生。他可以和青春期的儿子勾肩搭背地看橄榄球比赛。他可以为女儿冲冠一怒,冲着坏小子吼道离我女儿远一点”。他充分信任他的孩子,即使看到离经叛道的大儿子和性感女孩在一起,也可以肯定的说我相信麦克可以学会面对这一切”。

所以,他们家的大儿子虽然玩世不恭,却也正直善良;他们家的女儿聪明傲娇,却也乐于助人;他们家的小儿子顽皮淘气,却也勇敢果断。

太太怀孕的时候,我曾无数次遐想过自己理想老爸”的样子。或而觉得能成为儿子的哥们”,不会因为他的淘气而生气。或而觉得能成为女儿的开心果”,不会因为他的小脾气而焦虑。

万万没想到的是,真的有了孩子以后,我硬是把脑海里西佛尔医生这样的理想老爸”,活成了谢广坤这么的烦人老头”。


1 曾经认为做个好人”比智商重要,现在却纠结一个学不会的单词

微信教父”张小龙说过,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在孩子出生以前,每每谈起孩子的培养,我总是高谈阔论孩子的品质比成绩和天赋更重要”。在出生长大以后,孩子在兴趣班的每次出色表现能让我高兴一整天。而孩子学会分享、懂得感恩的细节,我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回应。

壹壹上完英语兴趣班之后,和小朋友在教室外面的活动区玩乐高玩具。老师拉着我聊下壹壹的学习,告诉我最近,壹壹在课上不是很积极,以前一些会说的单词都忘记了”。我听了之后,顿时开始思索,是不是我和壹壹妈妈最近对她的英语抓的放松了,是不是最近让壹壹看电视看的多了。想了很多很多,忽略了那天壹壹的出色表现。壹壹在玩乐高玩具的时候,看到在她边上的同学没有玩具,主动分享了她的玩具给同学。

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懂得分享”是多么大的进步。而我却因为孩子忘记一两个单词”没有为此点赞。

我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品质。孩子的品质是一个家庭的镜子,品质和成绩不应该是孰重孰轻的关系。或者应该趁早让孩子知道有一颗有品质”的心,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我应该坦然接受孩子的弱点。我们应该温柔的对待孩子说不会”,这份正面困难的勇气难能可贵。从另一个角度看,成长中总会有错误,能直面这些,才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我应该让孩子看到她的优点。让孩子知道他自己的优点,才能让他们能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崎岖的人生路,也会走的坦然。


2 曾经认可孩子你慢慢来”的观念,现在却为了一点小磨蹭着急上火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这段话,我曾不止一遍地在朋友圈、在微博上转发,甚至有一段时间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手机屏保。现实却把这个理想的画面狠狠地击碎。

周六是固定带壹壹出去玩的时间,我会提前计划好行程,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壹壹有很好的体验。可是,出门的时候壹壹总是喜欢自己穿衣服。一个两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速度有多慢可想而知。我开始急躁、开始催促、开始变得不耐烦、开始想代劳。

殊不知,孩子的耐心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我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对于孩子而言,耐心地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让他们学会坚毅的品质和培养极强的探索精神。

我应该去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在我们眼里很简单的事情,对孩子而言都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的,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帮助他们克服问题。当然,帮助可以是耐心地示范,而绝不会是直接的取而代之。

我应该在孩子完成之后,记得给她点赞。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之后,肯定会非常高兴。这个时候,我们多说哪怕一句表扬的话,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鼓励,让孩子觉得她的付出获得了肯定,也会增强他们的信心。


3 曾经渴望达到让孩子放手生活”的境界,现在却忍受不了片刻的不在眼前”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母亲的怀抱再温暖,终究是要脱离的,否则会成为束缚甚至枷锁。生命,终究要朝向宽阔的大海流动。

在英语中,The Terrible是可怕的两岁”的专有名词。可怕的两岁最可怕的就是,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意识了,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说不”。家长对不字当头”的孩子,简直是焦头烂额。可曾想过,孩子对家长说的不要这个、不要那个”是不是也是深恶痛绝呢?

前段时间,带着壹壹去野生动物园玩。出门前,壹壹奶奶(我妈)再三叮嘱我不要让壹壹自己走,不要让壹壹凑近了看动物。”壹壹爷爷(我爸)也说壹壹还小,你们少看一眼都不可以的,不能掉以轻心的啊。”我不耐烦地说到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们能不能相信我啊。”

到了动物园,我和壹壹妈妈也开始对壹壹说壹壹,不要乱跑”、壹壹,你要走了,爸爸抱”。我想,壹壹是不是也在心里嘀咕请你们相信我可以的,好吗”。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培养孩子独立,却又很怕孩子独立。

我应该相信孩子。孩子的任何一次成长都是值得信任的,我们放手的越多,孩子学会的越快。我们越相信孩子,孩子的自信更强。很多的事情只是大人的庸人自扰”,其实,孩子可以处理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我应该放开双手。孩子本没有多大的依赖心理,我们的帮忙”多了,孩子的依赖心就重了。家长的不忍心”往往会磨灭孩子很多的天赋。宠爱绝不是溺爱,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让娃学会做自己。孩子有她自己独特的气质,能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乐趣,他们不需要我们保姆式的照顾。我们终究要懂得,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个童年,却无法参与她整个人生。


泰戈尔的《孩童之道》中这样写: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他之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生活之中,哪里有一蹴而就的理想爸爸”。养娃之路,是我们一生的修行。只有我们保持初心、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孩子看到一个理想爸爸”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