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孩子做的某个不当的事情,正好被你看到了,出言阻止。但是孩子还反复犯事,屡教不改,再温柔的父母也可能会失去耐心。由出言相劝变成怒吼或者打孩子这样严厉的惩罚。
在父母看来这么做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把错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但是这样匆忙采取行动,你可能只能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却并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生气的状态下管教,更多的时候是父母自己在发泄自己的怒火,其结果是对孩子造成伤害。等怒气发泄完后,对自己的行为又懊悔不已。
如何避免:碰到这种情况,可采用暂停”策略,当发觉自己要严厉管教的时候,不要马上心动,而是按下自己的暂停键。然后深呼吸3次,心理默默数上10个数,先离开一会儿,做一件其它的事。
等平静下来,理性回来了,再用合适的方式来应对。
最后的话
说说虽然简单,真到事情发生,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还记得车祸出院后,不知道什么事儿,孩子一直哭闹还用嘴咬我,当时恨恨地扇了个大嘴巴,事后也是懊悔不已。现在回想下,连个事情原因也记不得了。可见很多时候真的只是大人自己在发泄情绪,孩子也是一样,也是在发泄情绪,世上没有一出生就是坏孩子的孩子。
下次生气时你可要兜住罗,爱是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压舱石。
学过心理学之后知道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是一样的,不要拒绝它,充分去感受它,让你情绪流动起来,可能在这些情绪里隐藏着自我的钥匙。
育儿育己,与你一起成长。
分享段诗,细细体会下,说不定就不生气了:
不用担心这些音乐无处可藏!
即使我们一件乐器坏掉,
也不必介怀。
我们所坠入的,
是个音乐处处的所在。
即使全世界的竖琴尽皆焚毁,
仍然会有隐藏着的乐器在弹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