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爱得太满,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父母爱得太满,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才能长得枝叶繁茂,离阳光更近一些。

不止一位家长,反映过同一个问题:孩子越越大,却越自私。

小时候那个还会把幼儿园发的吃的带回来给我的孩子,现在怎么这么冷漠,心里只有自己。

家里的玩具、吃的,别人碰都不能碰,动一下还会跟你生气”

吃饭的时候,奶奶要是夹了一块他喜欢吃的菜,他赶紧端到自己面前,快速吃掉”

上初中的孩子,我生病了没给她做中午饭,跟我摆脸色,却不会问问我怎么了”

我很理解家长的这种担忧,为孩子付出那么多,结果他却变成一个丝毫不会关心体贴长辈的人,难免会叫人心寒。

而且,抛去孝顺这一点不谈,家长也会担心:一个自私的孩子,将来进入学校、社会,也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自身的成长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洗脚水

-01-

同样是妈妈生病,同样是独生子女,同事小文儿子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去年春天,我去看望胃溃疡住院的小文,正好她儿子从外面打开水回来。这个阳光帅气的中学生,每天放学都会来医院陪妈妈一会儿,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比如打开水、倒杯水、陪妈妈说会儿话,然后再回家。我立刻被这个小暖男圈了粉。

我问小文:你儿子这么暖心,你是怎么教育的?”

她笑笑说:也没怎么教育,就是让他也干点儿活。”她举了个小例子。

儿子小时候,有一次儿子洗完脚后,她让儿子给妈妈也打一次洗脚水。第一次端一大盆水,儿子很费力,手都有点发抖,而且儿子打的还是一盆凉水。但小文还是大大表扬了儿子。说儿子长大了,懂得了父母的辛劳,学会关心父母了。

然后让儿子摸摸自己打的水。儿子这才知道,原来妈妈每天端来的洗脚水,凉水里面还要加热水,要调的不热不冷,看似简单,要做好也不容易。而妈妈,竟然数年如一日在默默为他奉献。

后来,儿子开始给妈妈打洗脚水。每天晚上,小文先给儿子打洗脚水,儿子洗完后,会很自然地给妈妈也打上一盆。相互打洗脚水,成了他们之间表达爱的方式。

别付出太多,把机会留给孩子。你想要孩子做什么,那你就少做点什么。想要孩子勤快,你就懒一点;想让孩子无私,你就自私点儿”。

别爱得太满,自私”的父母,更能养出无私的孩子。

-02-

除了爱孩子,也要教他怎么爱别人

曾经看过一则豆瓣上的热帖,内容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己10岁的侄子。

这个10岁的孩子不仅成绩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他觉得自己太优秀,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说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千辛万苦的付出,却养出只会嫌弃自己的家庭、丝毫不懂珍惜与感恩的孩子。

因为我们的很多父母,只顾着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孩子,却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点:教孩子懂得爱别人。

洗脚水

家庭教育中,记得要适当满足而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有爱,也要有原则,不给孩子搞特殊化对待”。

2-4岁阶段,不强迫孩子无私”,只有自私”过、占有”过,孩子才能建立起健康的边界感,有能量从自我”过渡到他人”。

这个年龄段,孩子不主动分享没关系,家长可以自己做好榜样,在家中营造分享的氛围,慢慢引导孩子有分享的行为,体会分享的快乐。

教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姐姐在睡觉,告诉弟弟小声点;抢了小伙伴的玩具,他会很难过、很生气,孩子学会心中有他人。

洗脚水

舍得让孩子帮忙做些事,比如最基本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书包、把衣服放进衣柜、洗自己的小袜子小内衣等;

孩子慢慢长大,能力逐渐提升,可以让孩子帮自己做做家务,他会在劳动中体会到自己所得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日常的辛苦,也会更加有责任感;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教孩子了解他人情感、学会爱别人、帮助孩子获得乐于分享”的个性品质,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会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长成一个善良、有同理心、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