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夏东海说隐私:教会孩子懂得尊重,只需三点

【1】

夏东海是电视剧《家有儿女》里三个孩子的爸爸。最近,#夏东海谈教育#上了热搜。

关于尊重孩子隐私,夏东海说: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往大了说,这叫隐私权,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往小了说,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么能学会尊重别人呢。”

人从出生开始,便会有自己的小秘密。理解孩子的隐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夏东海对孩子隐私事件的处理,明显优于妈妈刘梅。

女儿小雪正处于青春期,有一段时间,她吃饭时经常发呆,行为总是很反常。妈妈刘梅怀疑小雪早恋。

正当刘梅想要翻看小雪抽屉去探个究竟时,被夏东海及时阻止。

夏东海认为,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

托·杰弗逊曾说,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言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在曾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上小学的茜茜爱上了记日记。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茜茜的妈妈却像检查作业一样去翻看她的日记。

茜茜问爸爸:不是说日记是私密的吗?可妈妈为什么要翻看呢?”

茜茜爸爸不认同茜茜妈妈的做法。所以私下和女儿做了真假日记”——假的给妈妈看看,真的茜茜自己保留着。

真假日记”最后还是被妈妈发现了。无疑,父子俩最后一起被骂得狗血淋淋,躲在房间不敢出门。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觉得寒冷。

在剧中能看出,茜茜和爸爸的关系更好。因为爸爸在很多事情方面,更理解茜茜。

如果孩子的隐私经常被窥探,渐渐地,他们会对父母失望,亲子关系会变得很糟糕;而且,还会影响到性格的发展,变得消沉,不自信,也不容易信任他人。

【2】

夏东海似的父母,毕竟是少数。知乎上关于隐私”被父母窥探的话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完全是一段段控诉父母的血泪史”,可能父母们也很困惑:我一心一意为你好”,为什么孩子们却不领情呢?

就是因为他们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所以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越来越远。

父母窥探孩子隐私,不仅仅影响亲子关系,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

朋友小倩为她父母偷窥她隐私一事也是非常苦恼。

她的父母经常会在半夜跑进她房间,看她的手机;还不允许手机密码上锁。

甚至有时候在亲戚面前都堂而皇之地翻看她的手机,还边看边读。

一个雷雨天的夜晚,她妈妈跑进房间看她手机,还大声念出来,内容是:小倩,我很难过,我奶奶去世了,我经常半夜睡不着,很想念她。

她母亲读完,发现她没睡,淡定地放下手机,说,没睡啊,那我出去了。这条信息,小倩忘记删了。

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从这件事以后,小倩每天晚上都会清理手机。生怕隐私被被发现。

也正是从这件事后,她一到雷雨天就睡不着,总是失眠。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行为,也值得被尊重,这是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个保证。

【3】

父亲去世时,我和弟弟都不到10岁。家里的一切重担都压在了母亲一人身上。母亲对一切可能会决定她两个孩子未来走向的小细节,都不会放过。

19岁那年,因为母亲对我隐私的窥探,致使我想远离她。

我19岁,表妹17岁。这个年龄的女孩,聊学习,聊八卦,当然,也会聊哪个男孩子长得帅之类……

一天晚自习结束回家,只见妈妈脸色发青,怒视着我,我脑海里想了各种她发火的理由,可是没有想到……

她啪”一声,一封信扔到我脸上。接连是唐僧似的唠叨,言语之间还夹着或轻或重的动手。

你看看,你们都聊些什么。”什么烂七八糟的,什么哪个同学帅,是你关心的事吗?”你一个女孩子,害臊不害臊。”

已经夜深了,家门口围了一堆邻居。

一种莫名地羞愧感涌上头顶,就像被人扒光了衣服。我的小心思,被揭开,被指责。我颤抖着,蜷缩在沙发的一头。

心理学家认为,从婴幼儿时期,孩子就有了自己的隐私。更何况我那时已经成年。

此事过后,我不喜欢和妈妈交流心事,我经常藏东西,不想让她发现。甚至读大学到最后毕业安家,都想逃离有妈妈在的城市。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边界”,顾名思义,指的是自我与他人的界限问题。现实中,很多父母渴求与子女共生”,逐渐使自我边界模糊。

父母缺乏自我边界”,不但让自己痛苦,更是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甚至因为也不懂得尊重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越来越孤独。

到了不惑的年纪,渐渐懂得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原生态家庭造成的影响。现在,了解和学习这些,也是为了和过去和解。然后好好地抚育下一代。

【4】

那我们该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呢?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独立的空间,意味着人格的独立。

1岁半之前,可以做个围栏,里面放孩子喜欢的玩具或书籍,不仅能解放双手,还能给孩子一个独立空间。超过1岁半,可以尝试给孩子准备卧室或读书角,并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空间,任何人想进都必须征得你的同意。

动孩子物品前,要征得他们的同意。

对孩子物权的尊重,是尊重孩子隐私的开端。

随意动他人东西,是一种极不尊人的行为。要想孩子尊重他人,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在动孩子东西之前,要征得他的同意。因为那是他的私人物品。值得被尊重。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秘密”怎么办?

尊重和理解孩子,并不是放任孩子不管。适当的了解孩子的动向,有助于推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管教”的顺利进行。

从孩子会交流开始,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建立轻松、愉快的睡前谈话”时间,而且,一定要是家长先行”。

妈妈今天有一件开心的事想和你分享。”妈妈今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想和你分享。”久而久之,孩子会模仿,也会想要和你分享。

在交流时,一定要尽量说开心的事。因为我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让孩子有一双学会发现美的眼睛。孩子如果拥有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也会拥有一颗感受真善美的心。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属于他自己,值得被我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