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哄孩子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宝宝哭闹时,父母还有更聪明的做法

本文为雪妈育儿原创作品。

孩子出生以后,哭闹总是难免的,孩子的哭闹让很多新手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每当遇到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总是下意识的去哄孩子,然而更多的时候是,父母越哄孩子,孩子哭得越凶。

不都说孩子哭了,父母哄一哄就好了吗?那为啥父母怎么哄,对孩子都不管用呢?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而真实的情况是,哄孩子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

孩子为什么会哭?

宝宝在婴儿期的时候,由于无法用语言与父母进行沟通,因此只能选择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一味地哄孩子,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就会越哭越凶,也会让父母越来越看不懂自己的孩子。

1、 孩子饿了或渴了

当孩子感到饥渴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再怎么哄也是没有用的。婴儿的食量很小,消化得也快,所以经常会感觉到饥饿。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的问题,一味地去哄孩子,孩子的生理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不会停止哭声。

2、 表达情绪

宝宝虽然小,但也是有自己的情绪的。当父母误会了宝宝的意图,或者是做了让宝宝不喜欢的事,宝宝就会用哭声来抗议。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哭声也会停不下来。

3、 害怕、缺乏安全感

当宝宝感到害怕或恐惧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哭出来。比如说,有一个长相丑陋的人,突然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就有可能会把孩子吓哭。这时候父母只是哄孩子,却没有把令孩子感到恐惧的源头移开,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也会不停地哭。

4、 孩子生病或被蚊虫叮咬

孩子生病的时候,由于身体上的不适感,也会引起孩子的哭泣。或者是孩子被蚊虫叮咬,会很不舒服,此时曲解了孩子的意图,无疑孩子会哭得更凶。

除了哄孩子,我们还有更聪明的办法

宝宝哭闹的时候,单一的哄孩子或许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也得不到安慰,孩子就会将苦闷埋藏在心里,不利于婴幼儿时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的需求,为孩子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1、 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适当满足需求

我们要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合理的需求,父母应该适当的予以满足。这时候不适合以开玩笑的方式,去逗孩子,而是应该细心询问,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心里有情绪,就应该让孩子表达出来,不能让孩子憋在心里。哭泣是婴儿宣泄情绪的唯一方式,因此不要孩子一哭就去哄,这样负面情绪压抑在宝宝的心里,对孩子的身体发展很不利。适当的发泄,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3、来自父母的拥抱

有些宝宝比较认生,爷爷奶奶抱就会哭,但是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宝宝马上就安静下来了。孩子哭闹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哭闹的原因,也许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了,父母可以试着抱一抱孩子,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婴儿时期宝宝的心理不会很复杂,有时候妈妈找不到宝宝哭泣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宝宝表达方式让爸妈不理解,多数情况下还是很容易满足的。但也存在少部分情况,父母一味的满足孩子之后,孩子会以哭泣为筹码,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不合理需求。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父母在满足孩子需求时,也要有自己的原则,有可能引起安全和不当的行为时,父母要明确的拒绝。不能被孩子的哭声,打乱了自己的阵脚。

关注@雪妈育儿,学习最先进的育儿方法,了解最新鲜的育儿资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是您科学育儿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