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的东西你来做主?强迫分享,等同于扼杀孩子的物权意识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周六早上,五岁的文文本来还很高兴,因为姑姑带着表弟到他们家做客。表弟只比他小半岁,既然年纪相仿,又互相认识,两人自然就成为了很好的玩伴。早在表弟一家到来之前,文文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把自己觉得一会儿要玩的玩具都给拿了出来,摆得客厅到处都是。

整整一天,文文和表弟都玩得很尽兴,可就在晚上吃过饭,表弟一家要离开的时候,却闹了一个不愉快。

表弟特别喜欢文文的一个陀螺,自下午开始,便一直拽在手上,临走之时,也完全没有松开的意思。文文一看就急了,指着表弟手上的陀螺大叫:这是我的陀螺”。文文的喊叫把姑姑搞得挺尴尬,急忙喊自己的儿子把陀螺放下来。

而另一边,文文的爸爸却说:孩子喜欢就让他拿去吧,文文还有很多陀螺呢。”爸爸话音刚落,文文就发作起来,用更大的声音说:就不让表弟拿走,这是我的!”

这一来,把爸爸也搞得尴尬了,只见他把脸一黑,用力把文文往后一拽,又郑重地告诉妹妹和外甥,说这个陀螺已经送给外甥了。

虽然文文的姑姑一再推辞,可是文文的表弟却一直紧紧地拽着陀螺不放手,再加上文文爸爸一直坚持要送,于是陀螺最终还是被表弟带走了,至于文文,自然是又哭又闹地折腾了好一阵子。

强行作主,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别人,或者强逼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这都是许多父母常做的事。当他们做出这类决定的时候,往往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而是更在乎自己的面子。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出于自愿的分享,他们才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被强迫的分享,则会给他们的内心造成伤害,甚至还会危及他们的物权意识。

孩子的东西你来做主?强迫分享,等同于扼杀孩子的物权意识

☞分享是孩子的一种自愿行为

·物权意识形成前,孩子不愿意分享

宝宝总是先有物权意识,然后才有分享意识。

一岁以内的宝宝,还未形成物权意识,所以也不知道分享,他们看到什么就抓什么,别人抢夺的时候,也是因为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无力拽住而被抢走,并不是真正的分享。

一到三岁的宝宝,物权意识则开始慢慢形成,但正是因为物权意识还处于懵懂阶段,宝宝会更在意自己的物权,不但不会分享,反而还会把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都算作己有,因此表现得特别霸道。

·物权意识成熟前,孩子的分享意愿很低

三到五岁的宝宝,物权意识仍然在继续形成,但是还没有成熟。

此时的他们,虽然偶尔有一点自愿的分享行为,可是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愿意分享的,除非被分享的东西他们实在不感兴趣,或者被分享的对象是他们特别亲近的人。

·物权意识成熟后,孩子会有自愿的分享行为

宝宝长到五岁以后,物权意识已经变得成熟。此时的他们,分享意识也开始形成,并逐渐变得爱分享起来。

但是不同的性格,以及被分享物品的重要程度,还有被分享的具体对象,都会对宝宝的分享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有时候,宝宝会愿意分享,有时候他们又会特别不愿意。

可见,分享是宝宝的一种自愿行为,但是这种自愿,是有条件的,也是建立在物权意识的成熟之上的。

倘若父母强逼孩子分享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他物权意识的建立,对于过小的宝宝来说,甚至还会扼杀掉他们的物权意识。

分享意识

☞强逼孩子分享,等同于扼杀孩子的物权意识

对于过小的宝宝来说,强迫他们分享,会对物权意识的形成产生阻碍,甚至会让他们形成扭曲的物权意识。

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东西别人可以随便作主,于是就会对物权产生歪曲的理解。

这样的孩子,一方面会对自己的所有权没有足够的信心,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会特别爱护,别人就很容易从他的手中夺走。

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会肆意地践踏别人的物权,比如喜欢从其他的小朋友手上抢夺玩具。

这种行为会被别人认为孩子没有教养,但实际上是孩子的物权意识扭曲而导致的,因为在他的认知里,物权可以被随意剥夺,正如父母强迫分享的行为一样。

了解了这些,相信那些喜欢私自做主,把孩子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送出去的父母,应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吧。

分享固然是一种好的品格,却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自己的愿意的基础上,否则的话,就好比强扭的瓜不会甜,强迫的分享也不会真正提升孩子的品格。

要想让孩子自愿分享,父母就应该用委婉的方式来促成,而不是仗着监护人的身份和权威来实现。

分享意识

☞让孩子学会分享,方式要委婉一些

■夸赞分享这一行为

父母平时应该对孩子多加引导,告诉他们分享是一种美德,喜欢分享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通过对分享这一行为的赞赏,就会让孩子认识到,分享不是坏事,从而变得更有意愿分享。

此外,当孩子真正做出分享举动之后,父母也应该不失时机地表扬,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的分享意识固化下来。

■提醒孩子要分享的东西对他不重要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只是单纯的因为占有欲在作祟,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被分享的东西对自己有多么重要。

其实多数情况下,父母强迫孩子分享,往往也是因为那些东西不重要,或者价值不高,然而父母却又偏偏不解释,或者是懒得解释,反正觉得自己能够作主。

事实上,如果父母能够温言解释理由,孩子的分享意愿自然就会增加许多,就算父母不强迫,他也能够自己把东西分享出去了。

他物权

■承诺分享后给予奖励

用奖励来刺激孩子做事,这是许多父母善用的办法。既然这样,何不用奖励来刺激孩子学会分享呢?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奖励的效果还真地特别显著,尤其是你告诉孩子分享之后,就会给他另买一个新的,甚至买一个更好的,孩子的分享意愿就会被立刻带动起来,从而主动把物品分享出去。

让孩子学会分享,父母可以有许多有效却又不伤害孩子的办法,可是有些父母,偏偏置这些手段于不顾,而是一味凭借家长权威来使孩子屈服。这样做除了让父母有面子之外,又能得到什么呢?

所以说,孩子的东西,就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分享,作为父母,可以提建议,也可以用各种委婉的手段来促成,却不能私自做主。

分享意识

今日话题:你会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欢迎说出你的看法。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