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3岁娃就会10以内加减?这6条启蒙经验值得一试(不鸡血不坑妈)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我,自诩佛系养儿派的老母亲一名,国庆回老家的时候,却莫名成了传说中的鸡血派家长代表”。

我的孩子,刚满3岁、幼儿园小班的兜宝小朋友,也莫名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这一切都只因为孩子轻松”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而我在总结经过时大家发现他:没上培训课,没做练习题,没有刻意每天安排。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假期大家族聚会,表妹表弟也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了,当妈的聚在一起,难免聊点妈妈经。

表妹:最近XXX的早教老师给我推荐他们那新开的数学思维课,不知道要不要去上。”

表弟媳妇:我也准备给孩子报一个,但是我觉得XX思维的课更好。”

我:……内什么,你们聊你们聊……”

这时,果盘上来了,几个小家伙就想抢着来分。

当另外俩小只叽叽喳喳地想数清楚有几块瓜的时候,兜宝看了看盘子,不慌不忙地说:一共有6块,我们三个人吃3块,还能剩下3块呢!”

表妹和其他几个亲戚一听,来劲了,又即兴出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比如5个苹果拿走2个还剩几个,你有3根香蕉再给你1根现在有几根,等等,兜宝都一一回答上来了。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老一辈纷纷夸奖兜宝,顺带恭喜我(???),不知道的人可能以为我升职加薪中大奖了吧……

表妹和弟妹就一直让我给总结一下数学启蒙的方法,于是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兜宝这三年走过的路(确切地说,应该是2年时间,因为一岁之前人家根本不太搭理我……),大概是这么个顺序:

1、学会唱数”

所谓的唱数”,就是指把数字单纯地说出来,也就是口头说数,单纯的发音,没有实际对应。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唱儿歌了,比如数字拍手歌,大部分的音乐或者育儿APP里,搜一下数字儿歌都能找到不少这类型的童谣。

如果孩子两三岁开始听,可以直接上手指谣,不但能做数学启蒙,还能顺便锻炼手指精细运动呢。

另外,就是在生活的一些场景中,引入数数,比如平时上下楼梯的时候,可以边走边数。

这个阶段,完全不用刻意追求成果,只需要自然而然地把生活中的数字展示给孩子就行,孩子当时不感兴趣也没关系,就把它当作一个游戏,千万不要强行去教”他什么。

再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惯和喜好来引入。

比如我家的孩子很喜欢听我讲绘本,那么我就会在读绘本的时候,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带有数字的绘本。

前几年比较网红的有一套小熊系列绘本,其中有一本绘本,是这样的。

里面有一段情节是小熊玩秋千时时在数数。

这本绘本讲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慢慢地学会了,每次翻到那一页的时候,他就会跟着我数出1、2、3、4、5、6、7、8、9、10……

当然了,以当时他的年纪,并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这些音调是什么意思,只是单纯地跟着我们念。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2、认识数字

现在回头看,兜宝认识数字是大约1岁左右开始的。当时除了上面提到的小熊绘本,同时也给他买了一套木质积木。

就是图上最基础的那种。

这套积木里面有这样0到9的十个数字积木块。

他每天都会自己玩玩这些积木,有时候他会指着积木上的数字,用询问的语调啊,啊”地问我,我就会回答这是1”,但我从不主动教”他这上面的符号代表什么(毕竟自诩佛系)。

然后就这么玩儿了一段时间,大约一岁4个月的时候,他把这十个数字给认全了,彼时他连一些常用的词语都还没学会说,却能指着数字把它们念出来。

但是,有一说一,我本人并不赞同太早让孩子认识数字和字母的,当时确实属于无心插柳了。

如果让我重新来一次,大概我会选择让孩子学会点数后再让他认识数字吧。

如果是想主动教孩子认识数字的,那么像这种带数字的游戏垫子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以在上面玩你说我跳”的游戏,家长说一个数字,孩子跳到对应的格子里,强化对数字的印象,而且过程也有趣不枯燥。

3、学会点数”

点数和最开始说的唱数,最大的区别在于,能不能和实物的个数一一对应。

我的表妹说她女儿跟她一起能从1数到100,可是要真让她数数有几块积木几个水果,她却没那么容易做到。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这就是挺典型的只学会了唱数、还没弄懂数数的真实概念。

孩子只是学会了那些发音,能说出来,仅此而已。

那么在学会了唱数的基础上,怎么再教孩子学会真正的数数呢?

答案依然是——融入生活。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过节吃饺子,那么给孩子分饺子的时候,就可以边分边数:1、2、3,现在你的碗里有3个饺子了。”

有时候我会有意放慢速度,用手指头轻轻点着东西来数给他看。

刚开始的时候,要注意先从数量比较少的开始,比如1个2个的,慢慢的过度到5个以内,再到10个以内。

等孩子熟悉了这样数数一段时间后,可以增加点儿难度,比如一开始是我们给孩子分饺子,之后可以让孩子给我们分饺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想强调一句的是——千万不要对孩子说错了”!

我看过太多家长着急地想让孩子学会,孩子一没数对,他们就赶紧打断说错了错了,是X个。

其实对错真的没关系,兜宝一开始也会自顾自地唱数下去,只有5个饺子,但他会一直数到十,这时候平静地接过孩子的话,把它数完就行:嗯,你看,1、2、3、4、5,5个饺子。”

时刻记得,不要刚开始就把孩子的兴趣给掐灭了。

4、数数对应

数数对应,其实包含了两个概念:1、认识数字,2、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是几个。

因为兜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数字了(参看上面第2条),他会点数以后,我就直接引入了几个小游戏来帮他熟悉数数对应。

图上这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玩法,把积木或者乐高放到对应的数字后面。

有时候我们去超市,也会列一个购物清单,写上要买些什么东西,每种东西需要的个数,然后对应着划掉。

兜宝非常喜欢在购物清单上打勾这个玩法,一度十分痴迷,去哪里都说要列个清单。

5、比较大小

在孩子明白了数字和个数能够对应上以后,就可以引入比较大小的概念了。

我们当时引入这个概念也不是刻意的,是有一次读到一本幼儿杂志,里面有个小故事,叫《一样多》,内容其实挺简单,大意就是你一杯我一杯,大家一样多,你一袋我一袋,大家一样多,你两碗我一碗,怎么不一样了?……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但兜宝当时就开始对多”、少”的概念着迷了。

于是乐高又派上了用场。

3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聪明吗

像这样把两个不同的数字放一起,然后通过乐高基础块叠高高”来做比较,就能很直观地让孩子感受到多和少,进而理解数字代表的大小。

后续我们又拓展到了高矮、长短、轻重等等,比如玩玩偶排队的游戏,从高到矮排,比一比爸爸妈妈和兜宝的手,谁的比较长谁的比较短。

6、分合游戏

这个游戏也是无意间发现的,起因还是分饺子”。(好吧我们家真的相当热爱饺子)

上面有说到,孩子在玩点数的时候,我们经常让孩子来帮忙分饺子,当他数数能数得非常熟练的时候,我时不时会给他加点儿难度,问问他现在碗里有几个饺子呀,那你现在分了妈妈几个了,给自己分了几个?

一开始他每一次都要重新数一遍,我就控制了一下总量,先从5以内开始,5以内的分合他做的很熟练了,就升级到了10以内。

然后分饺子的步骤,也从他分完了再数,改成了先说数再分。

之后又进阶,从分”变合”,比如妈妈现在想要4个,爸爸现在想要5个,你要去奶奶那里拿几个呢?

他有的时候能一次就算对,有的时候则不一定,我也不着急,只是吃个饭而已,谁还真把它当考试呢?太较真了饺子都不香啦!

当孩子把分合游戏玩儿的很溜的时候,加减法其实就水到渠成了。

后记:

表妹后来还是忍不住吐槽说,老姐你这真不算佛系了。

我想了想,大概是我们理解的佛系不太一样吧。

这些启蒙都是当时我们一起玩的游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计划,孩子想玩儿,我们就玩儿,孩子想鼓捣点别的了,那么我也绝对不会硬拉着孩子继续,颇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兜宝反而保留了对数字乃至数学的浓厚兴趣。

也有人说,刚上幼儿园就学这些有什么用,公立园还不让教呢。

其实真没必要那么极端,公立园不教算术,不代表咱们就刻意让孩子避开这些。

而数学思维也并不是单纯的算术,学龄前通过这些生活化、具象化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有趣,那才是我的真正目的。

兜妈,普妈一枚,育有普娃一只,关注幼儿早期思维和STEAM教育,愿做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