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抓住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收藏

1

孩子诸多心理问题

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


我们经常从新闻渠道听闻种种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儿子自杀!

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居然跳楼!

因迷上网络游戏写了大量网络日记的孩子怕父亲责骂而跳楼!

这些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

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过下列问题:

☞0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你亟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暂时不适合要孩子,否则,极有可能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

☞0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不愿意关心别人的人;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要考虑一下是否短期要当父亲或母亲。

☞0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

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养,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养?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

因为,在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她),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因为孩子已经错过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

孩子处于依恋期

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一脖子的仇视,为此他们感到恐惧,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没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出生后,把孩子交给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再把他接管回来。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鉴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3

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


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在需要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往往具有障碍。

这种障碍出现在幼年,当人进入青春后期至婚恋期(一般20至29岁)时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尤其是男性,若有这种困难,他会在与异性交流时因无话而僵持、因不知说什么而显得为人无味,因不知怎样让人开心而自身紧张,尤其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他会更加焦虑……

总结: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1岁半之内)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不管他是否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抚养人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唠叨些……让他(她)耳边留下妈妈的细语,父亲低沉的音质。


4

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当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

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

可是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她)说不”时他不会再哭闹、再气噎,也不再打滚。

所以,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知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

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方法是: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面对你。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

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最早越好。

所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所有的父母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家庭中尽显父母的善良与榜样,在谈吐中表现文雅与谨慎,在处理各种意外事务时有理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