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非常倔强的人,他们不喜欢听取别人的任何意见,只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他们非常抗拒别人对自己作品的否认。近短时间,很多父母也向我表示:他们发现自家的孩子非常固执,自己想要和孩子好好沟通,来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时,却发现,孩子怎么也听不进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两方面。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是个犟脾气,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已经陷入自己的习惯思维的防卫模式,走不出来了。
也就是说,当有些孩子听到父母表达出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受到怀疑和否认而会非常不能够接受,从而引发他们自身的习惯性防卫系统,更加不会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了。
我们举个例子:在上高中的时候,在很多差生的眼里,那些三好学生,学霸们的学习成绩好,就是因为人家天生是学习的那块料,而自己根本学不进去,所以便放弃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目标。当然,学渣们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们只是陷入了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不愿意面对现实而已,其实在我看来,某学渣只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罢了。
昨天上班的时候,同事甲胸有成竹的在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将自己的策划方案讲解了一遍,然后就坐等夸奖了,却不想老板提出了一些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时候同事甲开始迅速的反驳,竭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本听不进去老板在说什么,好像生怕自己被说服了似的,这让其他人也感到十分的无奈。
而这件事情也让我发现,同事甲也是一个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孩子,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思维里的习惯性防卫在捣鬼。如此看来,那些听不进去父母话的孩子们也是同样的情况。
如果孩子们一直深陷在自己的这种惯性思维和惯性防卫模式中,不愿意吸收外界的知识,他们是不会得到更好的成长的。因此,要想改变孩子的固执己见的习惯,以及听不进去话的坏毛病,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打破他们的惯性防卫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先举个例子:比如领导布置给你的工作内容,你干了三天还没有一点点的起色,这时候你可能会将问题归结在这个工作内容本身上,或者你会认为是工作内容难度太高了,你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甚至还会觉得领带在故意刁难你等等,但是,反过来一想,如果你自己就是领导,你布置给员工的工作内容,底下员工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完成,你肯定会觉得这个员工的办事效率太低了,或者是他在偷懒根本就没有好好完成。
由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当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后,很多人都会尽可能地推卸掉自己的责任,在外界寻求原因,而当出现在别人的身上时,我们就会再他们的身上找原因,甚至认为他们应该承担所有的责任。
但当别人成功后,我们又会说,是因为人家有学习的天赋,天生就是学习的那块料,但如果是我们自己成功了,我们可能会被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觉得这些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努力得来的,实在是不容易啊。
这样一来,很多父母应该就能想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去被人的建议了,因为很多孩子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没错的,所以他们不会允许别人来质疑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因此每当父母想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想要否认他们的行为时,就会触碰到孩子习惯性防卫的那条线,这时候孩子们就会迅速并且习惯性地发动自己的防卫系统,进行反驳或者拒绝接受你的任何意见和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要先学会接纳别人的想法,然后再思考能不能用到自己的身上。具体应该怎样做,我下面给大家列举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父母要教会孩子去接纳进来别人的意见,首先要听别人把话说完后,再进行思考其对与错,适不适合自己目前的行为,能不能给自己用得上;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给我们给孩子的手臂上贴一个可爱的绿灯,意思就是,让孩子在听到别人的不同建议时,亮起通行灯,无论对错,先学会主动去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样每当孩子看到自己手臂上的小贴纸的时候,就会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暗示,慢慢地也就可以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和防卫系统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去接纳了不同的声音”后才能思考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
第二点:要让孩子学会区分他自己本身和他的观点之间的区别。孩子们的惯性防卫系统经常亮起,其实就是害怕自己受到别人的对自己的否认,其实只要父母告诉孩子,孩子本身和孩子的观点是两码事的时候,孩子就会愿意去接纳别人的意见了,并且会思考,自己的观点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因此在父母给孩子灌输其他想法的时候,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他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很优秀的,但是他做的某一件事情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或者纠正,当然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问题都与他自己本身是无关的,我们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就觉得他不是个好孩子。
第三点: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说,当孩子听到被人的意见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对方说的全部就是对的,要进行思考,看他的这个意见用在我做的这件事情上是不是真的会更好一些,我们要教育孩子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每一件事情,如此可以让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客观的看法。
当然,如果感觉被人的想法是对的,就要从被人的思维里面学习,并且反思自己到底是为什么会做错,到底哪些地方要进行改正和提升。
第四点:也就是最后一点,父母可以让孩子每天在日记里面反思自己今天有没有虚心听取被人的意见,有没有进行辩证的看待和思考,并且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和改正,如果孩子能够每天这样坚持下来,那么孩子离打破惯性思维和惯性防卫也就不远了。久而久之,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的孩子们的倔强也将会越来越少,甚至不复存在,孩子也能从周围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会再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面。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父母眼里的孩子倔强,难以沟通,或许并不是天生的牛脾气,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思维方式陷入了防卫模式。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听进去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和惯性防卫,父母要积极的有耐心的培养孩子接纳别人意见的习惯,从而让孩子抓住每一次机会,成长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