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宝宝在幼儿园被其他同学打了,选择“打回去”或者“忍着”都错了

经常在妈妈群里看到吐槽,自己家的娃又被哪个同学给打了。

正所谓打在娃身,痛在娘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欺负,到底要不要教宝宝打回去”成了一个难题。

如果鼓励打回去,会不会成为以暴制暴”?

如果不打回去,会不会导致孩子懦弱自卑?

在解决这个疑问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带有成人的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成人的世界里,打人必须是有原因的,除了精神有疾病的人,大家几乎都不会平白无故地抡起拳头砸向对方。

但孩子间的打闹却不一定,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争抢一个玩具,或许只是他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还或许是只想单纯地引起你的注意而已。

最主要的是,被打的孩子并没有认为自己就是被欺负”了,他们也会把这些小打闹”当成是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

所以,面对孩子被打”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分情况来做出处理。

如果孩子没有情绪问题

如果对方孩子没有欺负人”的主观意图,被打的孩子也没有在被打后产生委屈、恐惧和愤怒,

且下手很轻没有造成损伤,那么家长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引导孩子,让其认为自己是被欺负”了。

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有很多都是带有游戏的成分在里面,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吃亏”的想法。

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不能因为害怕孩子与人发生肢体接触,而杜绝他们和其他孩子交流互动。

并且,让孩子自己直面冲突,也能在无形中提高他的社交能力,而不是一旦遇事就显得手足无措。

当然,有些孩子出手没个轻重,就算打人的孩子没有主观意图,但如果他打招呼”的方式太过特别,

比如说采用了工具、伤到了孩子或者是经常如此的话,就需要与老师和对方的家长沟通,尽量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影响

孩子被打后,哭了、生气了、害怕了,那说明被打”这件事影响到他了。

当孩子向你讲述并求助你时,作为父母应该要做的,是理解他的心情,并教会他学会保护自己: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

如果言语无法阻止对方,就还击后迅速离开,以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对,还击后再离开,就是想告诉打人的孩子,我不好惹,我都警告你了,你还打人,那我就要给你好看。

如果对方还要追打,教孩子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如老师、家长等。

让孩子寻求外力的帮助,是让他明白,当他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被打了跑开就是了,何必让孩子还击。

我的理念是,既然对方孩子打人对我孩子的情绪造成了影响,那说明这事就不是单纯的打招呼了。

孩子恶意动手有个明显的特点是,他不会对所有人都动手,而是会选择那些看起来好欺负”的人。

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事,都要告诉家长。

让他知道,父母永远爱他,家永远都是他的港湾,这样孩子才敢于把恐惧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压在心底。

为什么不直接教孩子打回去”

刚才我们提到,当对方没有恶意时,当发生欺负”我们用言语能及时阻止对方时,我们都不建议打回去”,这是因为:

打回去”容易激化矛盾。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是很正常的,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争执。

如果时刻提防孩子会受欺负”,只会让孩子没有伙伴,而没有伙伴的童年哪里还有快乐呢?

如果孩子遇到被打就打回去”,是在无形中教育孩子不能吃亏”。

将来孩子长大了进入社会,一个不能吃亏”的性格,反而容易使其吃大亏。

虽然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但由于体格和性别上的差异,有可能你的孩子根本打不过对方。

如果孩子直接打回去”,他不但在身体上遭受了伤害,还会因此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宝宝被打”的情况分很多种,并且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有的亲切友好,有的争强好胜。

因此,面对宝宝被打,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孩子的性格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毕竟,养孩子不是做题,从来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只有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得到最适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