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情感是为了分离,那就是亲子关系
温馨提醒:身教大于言教!哥哥被打,对6月大的妹妹的影响可能是:严重扰乱她的内心内在秩序,别说哭喊声,打骂声,妈妈或爸爸说话的口气和音量大小对一个婴儿来说都很敏感。
01一个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学到东西的总量等于以后他一生所学习的总量。也就是她在三岁以前学到了一生的几乎一半知识和经验。

玛利亚·蒙台梭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她说:儿童的成长是神秘的。想想看,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婴儿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大孩子,这个过程真的令人着迷。人们开始通过心理分析的手段去理解儿童神秘的成长的过程,包括两个层面。
1) 一是个人与环境的冲突
2) 一是不断探索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我们现在都知道成人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很可能来自婴儿期所受的创伤,而在蒙台梭利那个时期,这个问题才刚刚揭示出来。
当一个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成人压抑时,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通常,这个成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很多父母听到是自己的问题时,马上就跳起脚来:怎么可能,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的,我们不让他做这做那是怕他受到伤害。父母的这种错误都是潜意识”犯的错误。每一个人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后悔。但对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
成人必须把这种无意识的错误发展到有意识的错误,这样他们才会改变自己。所以,你需要了解儿童的本质,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这样你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真的错了。而要了解真实的儿童,我们得从儿童的本源着手。
03 精神胚胎的成长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正常的儿童,并让他成长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那么儿童心理健康”就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当新生儿从母亲舒适的子宫进入到一种陌生的新环境时,他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去适应。那么,我们大人又是怎样去帮助”他适应这种环境的呢?

敏感期:在婴儿学会表达之前,他的敏感性就导致了一种初步的心理结构产生,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表现。这种敏感性可以在生物发展过程中也能找到,他们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我们以蝴蝶幼虫为例:蝴蝶幼虫必须吃非常嫩的叶子,当蝴蝶幼虫钻出外壳时,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嫩叶在哪里可以找到呢?是光线!蝴蝶幼虫对光线特别敏感,这些幼虫沿着树枝方向向前爬,那里是最亮的地方。当蝴蝶幼虫长大能吃其他的食物时,它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这也清楚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受到儿童的敏感性和儿童的本能来指导的。而当外部环境与支配儿童发展的内在本能相悖时,就会引起儿童心理的失调和畸变,其结果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04 儿童怎样认识周围的环境呢?他们总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儿童有两重秩序感:
1) 一个是外部秩序
2) 一个是内部秩序
幼小的儿童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秩序的热爱。他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秩序井然,温暖祥和。
所以杂乱无序的环境会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哭泣、叫喊,甚至是生病来表达对杂乱无序等的不满。

案例:
有位小女婴习惯于躺在一张有点倾斜的大床,床对面是一张铺有黄色台布的桌子。有一天,有一位客人来家做客,这位客人随手把阳伞放在桌子上。于是这个婴儿开始焦虑不安起来,她盯着这把伞开始哭泣。大人以为这个小女孩是想要这把伞,但当客人把阳伞拿给她时,她却把它推开了。阳伞又被放回桌子上,小女孩继续哭泣,不停地挣扎。最后,她的母亲把阳伞放在门外,她就平静下来了。她之所以焦虑不安的就因为那把阳伞放错了地方,这严重违反了这个小女孩需要记住的那些东西摆放位置的通常秩序。
05可以想见,当强大的父亲暴打哥哥时,那惨烈的哭喊声夹杂着爸爸的大声呵斥及愤怒怨恨还有那种粗大的喘息声,光、声、味道、听觉等,会带给6月大小的婴儿什么影响呢?秩序混乱吗?她感受到恐惧吗?
更不要想像以后她跟着一个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有伤痕的哥哥,她会持续的,间接或直接的感受到、感染到什么?
我们家长需要懂得什么?改变什么?怎么办?
感谢大家关注北京祥燕大夫”头条和祥燕大夫”公众号,咱们下期再见。
#清风计划##健康早班车#@清风计划@健康早班车@健康真相官@头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