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玉蜀黍赤霉 是不有个玉米赤霉啥的

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

(1)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
玉米赤霉烯酮不但可以由霉菌产生,而且在许多高等植物体内也存在,并且是做为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来调控植物的生长。例如小麦、大豆、棉花等植物,在开花的时候玉米赤霉烯酮达到峰值。在不断的研究当中表明: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与作物光期诱导作用是十分密切的。例如在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达到高峰后移栽的长田诱导下的冬小麦都能正常抽穗,在峰值出现前移栽的冬小麦最终则不能开花。通过傅永福、孟繁静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的玉米赤霉烯酮可部分代替冬小麦成花所需的日照条件,同时玉米赤霉烯酮还可加速烟草花芽和冬小麦穗的发育。这些都为我们利用玉米赤霉烯酮来调控作物的成长提供了途径。
(2)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利用
长期以来,农作物的育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现在利用玉米赤霉烯酮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和抗寒的能力。经过玉米赤霉烯酮浸种的玉米其幼苗在干旱条件下水分下降缓慢,相对导电率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同时利用浸种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抗寒能力较强的玉米幼苗,并且研究认为0.lmg/L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浸种的效果较好。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当中,更多的农作物通过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而产生了育种的优势方向。
(3)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当中,特别是在植物开花前后含量较高,而且玉米赤霉烯酮有一定的残留性,因此,在用作反刍动物的青贮饲料时值得注意。虽然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当中的最高含量对于动物来说也不算高,但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较大,过多的蓄积也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应避免在植物花期前后作为青贮的原料或直接饲喂动物。

玉蜀黍赤霉

玉蜀黍的别名和用途

玉蜀黍为禾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又名玉米、玉麦、红颜麦、薏米包等。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其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脑功能。 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俗称玉米、苞谷、棒子、珍珠米等。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原产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历史4500~5000年 。但其起源和进化过程仍无定论。中国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于15 世纪初传入。分布于北纬58°至南纬40°之间的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都能种植。以北美洲最多,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在世界各类作物中,玉米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谷类作物之首。种植面积和产量以美国第一,中国次之,巴西居三。中国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中国可分为6个玉米种植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玉米植株形态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 为须根系,分胚根和节根。花为单性,雌雄同株。子粒为颖果,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子粒有黄、白、紫、红或呈花斑色。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玉米为短日照的四碳植物 ,在砂壤、壤土和粘壤土均能生长 , pH6.5~7.0最适宜。耐盐碱力较差,以氯离子为害较大。玉米全生育期90~150天。可分为苗期、穗期、花粒期3个生育阶段。 根据子粒形状、胚乳淀粉性质及稃壳大小,可分为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有稃型7个类型。 中国各玉米区的主要种植制度: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春玉米区;华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寒山区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区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浅山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栽培方式有单作,或与豆类、薯类间作和麦垄套种等。适期早播对其增产十分重要。根据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保证足够苗数和穗数是高产的关键。玉米需氮、钾较多,需磷较少,并可利用上茬剩余磷素,但土壤有效磷量低于10ppm时,施磷显著增产。对锌肥敏感,缺锌时生长受抑制。全生育需水量5600~6100毫米/公顷。苗期需水较少,拔节孕穗期增多,抽雄开花期最多,灌浆成熟期较多。玉米不耐涝,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果穗包叶变黄,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变硬时收获。

玉蜀黍赤霉

是不有个玉米赤霉啥的

啊,这个问题我知道,我在那家做食品检测试剂的深圳3方圆的网站上有看到1个叫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剂卡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发动物繁殖性能异常乃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但某些高等植物体内也可产生,因此引发人们的关注。该快速检测卡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适用于现场大批量样品挑选检测和基层单位执法监督的使用。检测原理: 当样品溶液滴入样品孔后,样品溶液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金标抗体相结合,进而封闭金标抗体上玉米赤霉烯酮的抗原结合点,禁止金标抗体与纤维素膜上玉米赤霉烯酮偶联物结合,使之不显色;反之,如样品溶液中没有玉米赤霉烯酮,则不能禁止金标抗体与纤维素膜上的玉米赤霉烯酮偶联物结合,从而显色较强。关于食品检测试剂的检测卡之类的,可以去3方圆网站上看的,基本上都有的吧

玉蜀黍赤霉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展开全部

目前,一般都采取液相和气相色谱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的方法较为复杂,对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但结果很准确。还有的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测定的范围在5-100μg/mL。但目前也探索出一套可供实验室简易测定的方法。称取10g样品,先用10mL1mol/L的盐酸酸化,然后用100mL氯仿萃取30min(可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静置后过滤。取氯仿液20mL,用1mol/L氢氧化钠50mL进行反提取两次。将提取液浓缩至20mL左右,再用氯仿液50mL萃取两次。浓缩至2mL左右使用硅胶60板,用氯仿一丙酮(2:98或4:96)作为展开剂,在紫外灯下观察亮点。如出现蓝色荧光,即含有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发霉能吃吗

玉米发霉就不能吃了。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生玉米有强烈的致癌物质 玉米易感染玉米赤霉,其代谢物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对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肝和肺都会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发霉的食物一般不能食用。

哪些容易受到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

减少玉米赤霉烯酮带来的危害,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酶法,玉米赤霉烯酮的化学命名为6-(10羟基-6氧基-+-1-碳烯基)β-雷索酸-内酯。一些酶可使玉米赤霉烯酮失活,内酯酶可断裂玉米赤霉烯酮的内酯环。酶通过分解霉毒素的功能性原子组,使这些毒素降解成非毒性的代谢物,从而被消化排出,不引起副作用。补充蛋氨酸,添加高于NRC标准30%~40%的蛋氨酸,同时提高日粮中维生素A、D、K添加量及综合营养成分含量,可有效降低毒性效应。使用某些饲料添加剂,一些天然和合成的化合物可以吸附霉菌毒素,降低其在动物体内毒性,如水合硅铝酸钙钠、滞石、酵母细胸壁等,目前饲料厂家和养殖场主要通过该方法来解决玉米赤霉烯酮问题。氨化处理,据报道,在1.8MPa氨压72~82℃状态下对霉变饲料(原料)进行处理,可使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大幅度降低,但处理后对饲料适口性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镰刀菌毒素一旦产生便难以被完全脱除,故避免其危害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是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控制镰刀菌措施,尽可能采购带菌(霉菌)量低的新鲜原料;受镰刀菌污染较严重的原料,应采取控制用量、降低镰刀菌及毒素在饲料成品中的浓度,并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增加防霉剂的使用量,防止霉菌继续快速生长、繁殖。建议原料供应商在原料中加人一定量的防霉保质剂;选择抑菌谱广、抑菌效力强(尤其针对镰刀菌属)的复合防霉剂产品。最大限度地抑制霉菌滋生繁殖,避免盲目选用低效防霉剂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饲料生产厂家应加强对饲料内外包装袋质量控制及经销商贮运环境条件的管理,防止饲料(尤其是粉料)吸潮、发霉。

玉米赤霉烯酮酶联试剂盒三方圆的怎么样?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 毒素,主要成分为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等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ZEN 主要污染玉米、麦类、谷物等作物,具有很强的雌性激素作用,可引起猪、大鼠、小鼠、家禽等动物的雌激素过多症和严重的生殖道症状及不孕症,还具有免疫毒性、基因毒性等,  对人也有雌激素作用。玉米赤霉烯酮一般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但因其操作繁杂、费用昂贵而影响实际应用。而使用玉米赤霉烯酮ELISA试剂盒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残留。三方圆试剂盒是应用ELISA技术研发的新一代真菌毒素检测产品,操作时间低于60min,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误差和工作强度。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是什么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孢,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其他多种镰孢,如燕麦镰孢,弯角镰孢等均可引起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