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孩的天性是贪玩好动的,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开始上幼稚园的时候因为孩子不认真积极的完成作业而焦急躁火。
"真是,每天看他写作业是最躁火的时候。"一位母亲私聊我,向我说令她感到很苦恼的一个问题,其实问题就是很简单,也特别常见,差不多是所有小孩的"通病"
不单是只写作业的时候,就是平时让孩子做一些事情,都是极不情愿的,心里就想着玩。
你让他帮个忙吧,他哼唧哼唧的噘着嘴,做事拖拉不上心,可以用"敷衍了事"来概括。但你要是让他去玩,那精神头可足了,在外面又蹦又跳,几个小时不带停歇的就是不觉得累,着实很"神奇"!
"说到底,就是懒"很多家长无奈孩子这种行为,抱怨到:"就是贪玩,脑子里只有玩,根本无心学,也学不到心里面去。"
面对这孩子只想"玩"不想"学"的情况,做家长的也是着急上火,一开始也是苦口婆心的哄着去做作业,可孩子就是不情不愿的,写作业的时候那气息奄奄的样子,字写的歪七扭八,家长看到后就心里的火压不住了,想着"敬酒不吃吃罚酒"是吧?,就开始换一种比较强硬的手段开始对孩子进行"鞭策"。
"那真的是被气的不行了,真的,火上来就忍不住,可动了手之后看到孩子哭的可怜兮兮委屈巴巴的,自己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哦,真是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啊!"
可以理解家长这种心理,孩子不听话、不认真的完成作业,总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劲,所以经常会出现暴力行为。但采取暴力手段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亲子关系总是不好的,我们是非常不支持的,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普雷马克原理",来解决孩子只想"玩",不想"学"这一状况。
普雷马克原理十用来帮助教育儿童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官方的书面解释为:"用高频行为作为低频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用孩子喜欢的行为作为奖励和吸引,来让孩子来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比如:孩子想去玩电脑,可是作业还没有写,那么就可以给孩子说:如果你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就可以去玩电脑。因为玩电脑这个行为是孩子喜欢的,带有强烈的诱惑性,所以孩子就会在此吸引下更积极地去完成作业。
1.了解孩子喜好
我们鼓励家长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尊重孩子的自身想法,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的喜好,如果孩子有喜欢的兴趣爱好,那么家长就可以以此作为有效强化物,还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学习一门特长,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可谓是一举两得。
2.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这里我们就要讲具体的方法,一种是较为直接的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就是现时寻找一个强弱联系,即孩子喜欢的东西和想要去做的东西,那么家长就可以以此为强化物,来对孩子进行"诱惑",让孩子去完成学习任务。
还有另一种方法,称为"积分法",浅显易懂就是设置一个积规则,可以事先询问孩子的一个愿望,以此作为最后的奖励,或者是在适当的范围内答应孩子可以让他提出一个要求。然后每天的作业都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就可以获得多少的积分,如果每次的考试目标完成了或者是进步了名次也可以获得多少积分,当积分攒到一个数量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孩子的愿望或者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这是一个更为长期的培养方式,让孩子慢慢的养成主动积极学习的好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
就像我曾在一个兴趣培训班听过旁听过一堂钢琴课,因为我也是培训班的老师,和老师学生都认识,所以大家都展示真实的想法。钢琴课是连着两堂上的,一共是一个半小时,前半个小孩大家都很有状态的去一起练习弹奏各种世界名曲,但到最后的半个小时,就已经有学生出现疲劳,开始不耐烦的希望老师能让提前休息,这个时候我的同事,也就是那位钢琴老师笑着给大家说:"好啦小朋友们,我们再练最后一次好不好,如果这一次练好了老师就教你们弹奏最近很火的那首歌好嘛?"
听到老师这么说所有学生都瞬间像是打了鸡血又满血复活,开心的应和着老师的号令,每个人都非常专心致志的进行弹奏,让人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普雷马克原理虽然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不过从所选事物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是具有弊端的。
普雷马克原理的应用注意事项1.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也就是告诉我们在选择采用这个原理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先用孩子喜欢的事情作为诱惑点放在后面,把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作为条件放在前面,比如:小兰喜欢看电视,上了学之后学习任务开始增多,但他依旧喜欢一放学就打开电视,不积极的去及时完成作业,后来母亲就告诉他,只有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这个规定一直采用了一年时间才让孩子养成放学就主动去完成作业的习惯。可如果有得家长给孩子说,看完电视立马就去做作业,那么这就是本末倒置,对纠正孩子出现的问题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2.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强化作用关系
如果孩子没有从心里真正的理解到家长这么做的原因,没有搞清楚强化和学习之间的联系,那么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是起不到作用的。比如:孩子草率的完成了作业,家长就允许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这就会造成孩子今后对于做作业这件事更加的不用心不重视。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建立在认真完成作业任务后的奖励,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换过程,这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的。
3.家长必须搞对强弱关系
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家长的主观想法过重,没有真正弄清楚孩子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在家长看来弹钢琴要比画画更有趣,于是给孩子说如果坚持联系两个小时的画画,就可以去谈一个小时的钢琴,而孩子却可能更喜欢画画而不喜欢弹钢琴,甚至两个都不喜欢,所以根本不买家长的帐。所以家长在采用这一原理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强弱关系,只有弄清楚孩子更喜欢哪个东西,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家长还需要这一点,就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要太频繁的使用这个方法,因为采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否则的话就会让孩子养成一种坏的习惯,就是"我完成了这个任务,就必须得到…""我完成这个任务,只是为了…""只有给我…,我才愿意去完成任务。"这个情况又称"惯性思维",会导致孩子缺乏真正主动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孩子成长道路上困难多多问题多多,但是我们不要着急,耐心寻找合适正确的方法去解决,让孩子开心愉悦的成长,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