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比较自卑?父母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建立孩子的自信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文/桦姐谈养育

昨天和一个教育行业的朋友吃饭,她说: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自信,我特意办了一个演讲班,目的就是为了训练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可结果,还是有很多孩子抗拒上台演讲,觉得自己讲不好。”

她的话,我很认同,因为,在跟我咨询的家长中,10个家长,有8个会说,他们的孩子缺乏自信,比较自卑,问我该怎么办?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信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如果,没有自信,很多事情也就做不成。

自信也是决定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取得多大成就的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自信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我们经常谈论如何建立自信,那到底什么是自信呢?

从字面上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把这件事做好。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自信,我认为,它比较接近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也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件事情,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自信呢?

这常被家长问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一方面,是家长自己本身不够自信,说话,做事,缩手缩脚,不敢接受新的挑战,从而影响了孩子。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入了这几个误区:

1、 认为批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的唯一方法

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孩子做错事应该批评,否则会养成坏习惯,而且多数人都认同这个观念。

但,我认为,这个观念不对。虽然说,批评起到提醒的作用,提醒孩子,他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让他意识到自己当下的行为是不对的。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但是,批评是要讲究艺术的,并非一味的批评,就能让孩子改掉缺点。相反,破坏性的批评只会把孩子的潜能埋没,降低自我价值感,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孩子学拼音学了很久,还是读不好。有些父母就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拼音,学了这么久,还不学不会,真是笨死了。”

孩子写作业,很慢,有的父母会说:怎么写个作业,这么磨磨蹭蹭的,你看这个字,写得像什么样子啊,这么简单的字,都写不好。重新写。”

这样的批评,并不会让孩子马上学会拼音,也不会让孩子作业速度加快,更不会让孩子把字写好。

因为,这些语言带给孩子的是无能感,觉得自己学不好,写不好。结果,自然就不会好。所以,批评用不好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 认为替孩子做了所有的事,孩子一定会感恩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我常跟家长说的一句话:溺爱是最温柔的伤害。”毋庸置疑,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并不是替代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好。我都替孩子做了,他一定会感激我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感和自信心,是通过做事训练出来的。如果,家长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孩子会觉得,是因为,我没有能力做好,所以,父母才替我做的。

时间一长,孩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私心也会越来越重。万一,哪件事,没有帮他做好,孩子反而会责怪父母,谈何感激之情。

3. 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应该听话

你要听话,不然妈妈不喜欢你了”、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被这样的观念灌输着长大的。可是,我认为,这样的观念,只会培养一个听话的奴役,不会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人才。

就像卢梭《爱弥儿》一书中讲了奴役与被支配的来源,父母让孩子无条件服从,会让孩子的心中形成被奴役与支配两种可能性的认知。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的想法,都不敢说的人,谈何自信。

4. 认为比较,会使孩子进步

大部份父母嘴里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的缺点跟别的孩子的优点做比较,以为这样,可以促使自己家孩子上进。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不但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上进,反而让自己的孩子觉得处处都不如别人,从而导致自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卑

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呢?父母可以尝试着这么做。

1、 建立自信,必须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却忽略了体商。而体商是重中之重,没有健康,一切为零。

为什么体商如此重要呢?因为,当一个人肉体机能非常健康时,会直接自然影响精神情绪状态。

试想一下,当你身体出现问题,你的思考模式就会发生变化。精神上也没有什么自信,你不再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做了。

同样的,当你的精神状态特别好的时候,肉体的机能也就跟着有反应,这两间是相互互动的关系。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生病,经常吃药,会导致他情绪低落,自然就无法自信。

因此,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体商,不要总是学习,要让孩子多运动。课业再繁重,每天至少要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运动。

还有就是,尽量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容易降低人的免疫力,免疫力低了,就容易生病。

2、 建立自信,就要确认孩子的优点

我记得,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说过一句话:人不会因为批评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弥补缺点而改变,但会因为确认了优点而改变。”

这正好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反。别人的长处怎么可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呢?因此,真正应该做的是一白遮三丑”,放大自己的优点。

那么,如何确认孩子的优点呢?这里有二个小方法可供参考。

(1)、用陈述句把孩子某一个优秀的方面正确的表达出来。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总结孩子的优点。

例如,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你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2)、真诚的表达。一定要真情实感的表述,不能说不真实的话。如果让孩子觉察出来爸爸妈妈在骗他,就会破坏孩子对你们的信任感。

说出你真正觉察出来的孩子的优点,说出你真正欣赏孩子的地方,哪怕这个优点只有一点点闪光,只要不断的确认,就可以将其放大。

3、 建立自信,要让孩子经历成功

孩子一旦找到成功的感觉,并且巩固住了这种感觉,在他以后会形成惯性的成功。所以,孩子在从小的时候,父母就不能太能干,否则,孩子会有一种无能的感觉。

在大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可就是大事了。比如说,扣纽扣,在大人眼里,这都不算事,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新技能,想要感紧学会,所以,他会慢慢的扣,试图去训练新技能。

而我们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扣的很慢,就着急的帮孩子扣了,嘴里还会说:哎呀,还是我来吧,你扣得太慢了,看得我都着急。”这时候,孩子是有很大的挫败感的,他会觉得,这事我做不好。

相反,如果父母这时候说:哇,你会自己扣纽扣啦!好棒!”孩子就会有成功的感觉,哪怕他动作很慢,他都会觉得,这件事,他一定能做好。

我记得,大宝跟我说过,他说:当你学会一个新的技能,你会非常的开心。”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从做的过程中,一步步建立我能行”的自信。

孩子自信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以欣赏孩子的优点为主导方法,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拿孩子跟任何人做比较,这样,孩子才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他的人生中,做出一番成就。

你好!我是刘桦,两个孩子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立志做以爱为底色的家庭教育,让中国的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愿中国的家庭更幸福、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育儿知识,解除你的养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