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逆反期孩子的行为你懂吗?他们只是情绪失控!三个步骤更有效

前几天,带二宝(妹妹)去逛商场,两岁的妹妹在商场里蹦蹦跳跳的很开心。不一会儿,橱窗里的佩奇玩偶吸引了她的目光,只见她迅速跑过去,趴在橱窗外,指着佩奇对我说:佩奇,妈妈,佩奇,嗯嗯嗯”,我就知道了她的意图,看来是想买了。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佩奇玩偶了,我就蹲下跟妹妹说:妹妹,你看妈妈也很喜欢佩奇,但家里已经有太多的佩奇,盛不下了,所以,我们去别的地方玩吧”,通常转移注意力这招对妹妹很管用,但今天不好使了,她瞬间眼泪夺眶而出,哇哇大哭,我的火蹭一下也上来了,想强行抱走她,可是她非但不让我抱,还在地上打滚,真是令我大跌眼镜!

每到妹妹乱发脾气、满地打滚时,我就非常沉不住气!我知道,自己在抗拒眼前发生的事情,转念一想,我一个大人想控制情绪都那么难,更何况一个两岁的孩子呢?

那么,当孩子情绪失控,乱发脾气时,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让步?妥协?还是强制要求?

孩子成长阶段的两大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是在2至3岁之间,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幼儿会出现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长大感”,喜欢参与成人活动,自主性很强,他们热爱探索和尝试。

第二逆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大约在11至16岁之间,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变化,使得其滋生强烈的独立自主需求,在家庭生活中追求平等,反对支配和控制,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青春期大孩子们的特点和追求。

面对经常发脾气的小孩,让我们三步走”

无论孩子处于哪种阶段的逆反期,他们都会有爱发脾气或者是生闷气、倔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父母的也都会头痛不已,但我们家长都要正确面对,并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孩子如何顽劣,家长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个好态度,平稳的情绪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步:放空大脑,停止思维,深呼吸……

在孩子大哭大闹,一片混乱的时候,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是处于失控的状态,做家长的需要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即使你已经被气得要脑溢血,也要尝试着把自己从念头的悬崖拉回来,深呼吸3秒钟,然后,观察自己的内心和随时跳出来的念头,不要去想,只是观察。

第二步:试着理解孩子的行为,避免说教,做该做的事情。

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我家妹妹为了一个佩奇玩偶,躺在商场的地上大哭大闹非要买回家,我在一旁看着她声嘶力竭的哭喊,然后深呼吸了几秒钟后,接受了当下情绪失控的妹妹,在我的怒气消失后,强行抱起正在哭喊的妹妹离开了这个橱窗,走到了商场外的广场,去放松一下心情,这招果然奏效了。

前面苦口婆心的说教,在孩子发脾气时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总是说教,孩子会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会激化矛盾,还会引起父母的再次情绪大爆发,反而得不偿失。

小孩子的心情大人能理解吗?能,也不能。说能是大人都曾经历过小孩子时期,说不能是因为如今大人的身份是父母。父母应该多理解理解孩子,如同妹妹发脾气,她只是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她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马上得到?因为她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延时满足”,什么是浪费”。

父母只有理解了孩子的行为,才能做到真正的温柔而坚定。暑期档热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小哪吒就是个顽劣的小孩,但是因为他的父母知道他也是受害者,成为魔玩转世,所以,殷夫人和李总兵更容易包容小哪吒的所作所为,并且会无条件的付出,给予爱。

第三步:与孩子积极倾听和交流,重新建立情感联结很重要。

当这一通脾气发完,大人孩子也都筋疲力尽了,你可以跟孩子聊聊当时他的想法,如果孩子不会说话,你可以代替孩子说,这时候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了,说完,这事儿就得过去,别没完没了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可能因为发脾气而错过了自己的吃饭时间或睡觉时间,此时,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定的爱抚,这些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感觉更好些,再次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

每当孩子调皮、做错事情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出弥补,比如,1岁半到2岁的宝宝最爱乱扔东西,你可以说宝宝,你可以和妈妈一起把这些东西捡起来吗?如果你肯帮我,我会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