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 孕妇嘴歪了怎么办?
乾/正/康通过改善脑循环供血不足和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 提高神经细胞活性,以达到宜痹通阳,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牵正祛邪之功效,从根本上有效彻底医治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抑制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女人产后为什么会歪嘴?
NO.2(苹果餐) 1.早餐:一瓶牛奶(或不加糖咖啡)+一颗白煮蛋(或茶叶蛋) 2.苹果:从中午12:00开始,每2小时吃一颗苹果直至晚上8:00一共五颗,吃完就不再进食 ☆苹果餐吃一天就够 你可以加QQ 88594 384 ,她空间里有几种,大家都评价不错。其他的我也不说了 你可以自己去网上查一下! 祝你早日减肥成功!! 2
孕妇面瘫怎么治?
不要吃任何药物,因为对孩子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你可以去看中医,采用针灸治疗法。但是一定要到正规大型中医院治疗,通过针灸在你面瘫处的穴位进行治疗,不仅能解决问题,还不回有副作用。
我妈妈脸受风,嘴歪了
你妈妈可能有中风的前兆,最好去医院看看,耳朵里面的火疖子是因为上火,也可能是别的因素,最好进行全身检查
我的亲戚生了一顿气,气得嘴歪了,这是为什么?是癫痫的先兆吗
这个并不是癫痫的先兆,癫痫是不嘴歪的,你这最大的可能性是中风,因为心情和环境的原因导致都有可能,中风有的人会不药自愈,有的人针灸能治愈,有的人则很难治愈,去中医院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孩在肚里胎位不正出生后挤得嘴有点歪能变过来吗
胎位不正的原因大约有3%准妈妈可能胎位不正(臀位)引起的原因有:(一)早产;(二)胎儿畸形;(三)羊水不正常;(四)胎儿生长过慢;(五)脐带太短;(六)子宫畸形;(七)胎盘不正常;(八)骨盆狭窄;(九)多胎等。故发现后必须详查胎儿与准妈妈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如何矫正胎位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怀孕周数有不同的发生率。在怀孕五个月时,约有33%的胎儿是属于胎位不正的;而在八个月时,胎位不正的发生率下降至8.8%;到了怀孕九个月时,只有5%左右的孕妇被诊断为胎位不正。这表示,在怀孕中期发现胎位不正的胎儿,大多会在足月时转变成为正常的胎位。通常,在孕7个月前发现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强观察即可。因为在妊娠30周前,胎儿相对子宫来说还小,而且母亲宫内羊水较多,胎儿有活动的余地,会自行纠正胎位,在孕30周后大多能自然转为“头位”。然而一般而言,若在妊娠30-34周还是胎位不正时,就需要矫正了。在孕期,胎位不正不会对母儿带来不良影响,但它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不过现代医学完全有法进行处理。下文以最常见的臀位为例来介绍一些产科矫正方法。膝胸卧位操纠正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在硬板床上,俯撑,膝着床,臀部高举,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尽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钟,连续做1周。然后去医院复查。医生为孕妇施行“转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时,胎儿仍未转向,医生就要考虑为孕妇实行外转胎位术,让胎儿翻转,使孕妇能顺利分娩。羊水量适中、胎儿的背部在两侧、产妇体重适中,而且胎儿臀部并未进入骨盆深部等条件下,才适宜施行外转术。进行人工外转胎位时,医生通常会给予孕妇以子宫放松的药物,然后由医生在B超监测下行外转胎位术值得注意的是,外转胎位术有一定的风险性。操作时,会导致脐带缠绕或胎盘早剥。因此,在科学技术发达、有条件做剖宫产的地区,这个方法并不流行。胎位不正的针灸治疗法针对胎位不正,我国有针灸治疗的成功先例。用针刺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钟,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妇科检查诊断为臀位、横位、斜位的孕妇。事实上,由以上胎位不正的造成因素可以知道,胎位不正可以说是无法预防的。不过,或许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矫正胎位。我们最常建议孕妇尝试的就是在怀孕七八个月之后,在家中施行膝胸卧式运动,经常做可以帮助胎位早日转正。方法是:1.孕妇在床上,采跪伏姿势,两手贴住床面,脸侧贴床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2.胸与肩尽量贴近床面。3.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4.维持此姿势约2分钟,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5分钟,10分钟,每日做两至三次。其实,胎位不正即使不去理会它,到足月临盆时,也不过5%左右仍然维持胎位不正的几率。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所作的处置可能是多此一举,也可能徒劳无功。更何况,仍有为数不少的医生认为膝胸卧式运动事实上效果不彰,并且在怀孕时期做这种运动并不舒服且不容易持久,以至于很多孕妇都半途而废。即使如此,大多数产科医生仍然会建议孕妇在不致引起身体不适的状况下,尝试这些行为。但笔者认为并不需要太过于勉强,以免适得其反。
产后如何减肥?
不论是自然生产或剖腹生产,医师建议订立减肥计划最好是在坐完月子以后再进行,不论是使用运动、饮食还是各种瘦身疗法,妈咪都必须先确认自己的健康没有问题,器官的功能也完全恢复了再来谈减肥瘦身才比较好,除此之外,经过特别设计的产后运动的帮助不止在恢复身材而己,对于因怀孕而涨大的子宫所长期压迫到的周围的器官,如胃肠、膀胱及血液循环等,都有复原的作用,不过妈咪在做产后运动时,务必要依照建议天数循序渐进、量力而为,若是生产后伤口较大或者剖腹产者,最好先请教医师的意见。
产后运动排程
1、脚踝运动:
时间:产后第一天。
做法:平躺于床上,后脚跟贴地板,伸长脚尖,两脚底对碰,弯起两脚底。
2、呼吸运动:
时间:产后第一天。
做法:平躺全身放松,膝盖弯曲,用腹肌力量从鼻子深呼吸,以口缓缓吐气。
3、腹直肌分离矫正:
时间:产后第一天。
做法:同呼吸运动,吐气时将头抬高,但不可抬肩,同时用交握的双手将腹直肌向中线推挤,吸气时回复原姿势,并松弛腹部,不能把肩抬高。
4、骨盆摇摆:
时间:产后第一天。
做法:平躺床上,稍稍弓起背部,使骨盆腔向上悬起并左右摇摆。可矫正脊柱前弯及下背痛。
5、颈部运动:
时间:产后第二天。
做法:平躺,四肢伸直,将头向前屈,使下额贴近胸部,再将头慢慢放下。
6、胸部运动:
时间:产后第三天开始
做法:仰卧地面,身体及腿伸直,慢吸气,扩大胸部,收下腹肌,背部紧压地面,保持一会,然后放松,重复5~10次。
目的:帮助胸部肌肉收缩,预防乳房下垂。
7、乳房运动:
时间:产后第七天开始
做法:两臂左右平伸,然上举至两掌相遇,保持手臂伸直,停止数秒后,再回到左右平伸重新开始,每日十次。
目的:帮助乳部肌肉收缩及富有弹性,防止乳房下垂。
8、腿部运动:
时间:产后第五天开始
做法:平躺在床上,轮流抬高双腿与身体成直角,待产后体力稍有恢复时,可同时抬起双腿,重复5~10次。
目的:帮助腿部及会阴部肌肉收缩。
9、臀部运动(一):
时间:产后第十五天开始做,每月做十次即可。
做法:平躺在床上,右膝屈起,使足部尽量贴近臀部,然后再伸直放回原位,左右两腿交替动作。
目的:帮助臀部肌肉的收缩。
10、臀部运动(二):
时间:产后第十~十五天开始做,每次十次。
做法:平躺在床上,将双腿屈起,慢慢的将臀部向上抬起离地,以脚跟及肩部支持片刻,然后慢慢的放下还原,重复数次。
目的:同(一)
11、腹部运动:
时间:产后半个月后开始
做法:平躺在床上,两手交叉于胸前,慢慢坐起,同时保持双腿并拢,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双手可放置在头后再坐起,似仰卧起坐的动作,重复数次,每日二次。
目的:帮助腹部肌肉收缩。
12、凯格尔运动:
时间:产后一周后开始。
做法:刚开始练习时,可以仰卧在床上,身体放松,专注于提肛收缩的动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双腿、双臀、腹肌不能用力;体会骨盆底肌的收缩动作后,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阴道、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每天做骨盆底肌运动1~2回,每回10分钟。
目的:当练习持续6~8周左右时,不但阴道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对于阴道的敏感度也会有所增进。等到熟练之后,做此运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坐、站或是躺着都可以。
产后塑身要起跑啰!
产后妈咪要美胸:从孕期开始,妈咪最好能选择孕妇专用的胸衣为佳,这样才能支撑因为怀孕而变饱满的乳房,并且在产后还能保持乳房的坚挺。
动态运动要注意:产前有运动习惯者,在产后休养过后便可继续自己喜欢的运动来进行减肥,如果平常没有运动习惯者,建议可以先从较静态的柔软操或是走路之类较温和的运动开始进行,如果像是有氧舞蹈这类较为激烈的运动,最好一次的量不宜过大,以免身体一时负荷不了,产生不良反应,另外,喜爱游泳的妈咪,也要事先请教医师阴道生产的伤口是否己完全痊愈,以免下水后而遭到感染。
破伤风是什么病?会死人吗?
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月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一般来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经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发作的间歇期间,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手括约肌痉挛又可引起尿潴留。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疾病期间,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高热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病程一般为3~4周。自第二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但在痊愈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某些肌群有时仍有紧张和反射亢进的现象。 少数病人表现为局部破伤风。仅有受伤部肌肉的持续怀强直,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逐渐消退。但有时也可发展为全身性破伤风。局部破伤风的预后较佳。 诊断和鉴别 【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及时作出诊断,但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即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延误诊断。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 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他 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