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什么说小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认为这说法正确吗?

虽然说3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迅速期,性格在3岁之前基本定型,7岁个性开始形成,以后变化不大;但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太绝对,我不赞成。

1.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进入社会环境以后各种因素在影响着他。所以说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进而影响到这个人的行为,最终决定这个人一生的成就和走向。开始我是不信的。我一直相信教育、后天环境的力量。

我觉得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那么他将来是什么样子,就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这种想法,在我大学读完,学习了多年教育心理学等等知识,当了老师之后,依然这么认为。

真正让我改变想法的,是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

从古到今,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注重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源于三岁的孩子心理特征和人物性格逐渐趋近于青少年,而七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人物性格趋近于成年人,所以一个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但在我看来,不能以偏概全,这不是绝对的,就像穷了一辈子的人家的孩子突然有钱了,真的就会变坏吗?不一定的,所以说世上没有十足的坏人和永远得好人。

这就说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不是一个准则。家长得教育也有失误疏忽得时候,孩子做错事也不是十恶不赦的,但是有的家长还是很敏感,认为小孩小时候不听话,长大了一定就不行,导致孩子非常害怕犯错,使孩子一成不变,中规中矩,有时候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创造性。孩子有时候犯的错不像大人想像的那样,所以在孩子犯错之后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得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打个比方,就像匡衡一样,小时候凿壁偷光,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借别人家得灯学习,家长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习匡衡这种刻苦得精神,但是在匡衡长大后,却做了不可挽留的错事,利用自己的官职,非法扩大土地,后来被贬,从一个非常励志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投机取巧得人。

所以可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可靠,不能以偏概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说法,我认为应该比较正确,小孩子家庭环境和教育很重要,幼小时期应该培养和教育好孩子品德行为,养成好习惯和性格。等孩子七岁以后基本已经定型,很难改变习惯和性格。


谢邀!

一、从生理的角度看有道理。3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迅速期,性格在3岁之前基本定型,以后变化不大;智商3岁前完成大部;学习3岁前是最为敏感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7岁个性开始形成,7岁以后就难以重塑了。

二、从发展的角度看不够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然也包括人。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比如家庭影响,比如社会环境,比如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因此说,3岁不一定都能够看大,7岁也不一定都能够看老。

###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过于片面性的,不能直接评判他的对错,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一问题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通过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表现,这包括自己的语言或者是动作等等。可以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做出初步的预测与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只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不是说决定作用,毕竟孩子后天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后天的教育是更具有咀嚼性作用的。所以,三岁看大7岁看老这种说法。我更多的是持不同的意见。

其次,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孩子后天的教育,包括外界的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天天是有一部分,但是后期影响是更关键的。

关于这一问题的介绍就先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这里都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结尾。


孩子3岁以前学到的词汇量是人生的总和,所以3岁以前父母应更多的陪伴孩子,跟孩子更多的交流,小学3年级的读写水平将决定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

###

我觉得不正确,宝宝生活的环境能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和教育能让宝宝更好的认识和分辨对错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