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这期间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广大家长而言,如果能够全面了解这期间幼儿的情绪管理现状,那么就能很快找到具体影响因素,这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来说意义非凡。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随年龄增长状态也呈良好上升趋势,情绪表达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发展较为快速,其次就是情绪感知能力发展的也较为成熟,这两种能力在幼儿成长过程当中运用的比较多同时难度较小;对幼儿来说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应用能力比较难。
2-5的幼儿在不同阶段情绪表达能力有所差别,同时对情绪认知能力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说来,上大班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较好,因为在这期间孩子们已经融入了学校氛围,相比小班的孩子动不动就找妈妈而言,大班的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情绪管理方面有着初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聊,2-5岁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

在分析2-5岁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现状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主要分为哪几个方面,通常说来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情绪知觉、情绪表达、情绪应用、情绪调控能力。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
幼儿情绪知觉”能力发展现状2-5岁幼儿整体情绪知觉能力发展相对较好,具体表现在对自我情绪知觉能力方面,这期间的孩子能够很明显的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就会哭泣,如果被他人误解孩子就会感到委屈,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就会感到愧疚,换句话说就是,这期间的幼儿能够很好的感知喜怒哀乐,同时也能大体明白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
2-5岁幼儿自我情绪知觉能力发展比较良好,然而他人情绪知觉能力相对发展较弱,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场景,很多宝宝犯错之后,妈妈的苦口婆心的劝导孩子,后面却发现同样的错误孩子依旧会犯,大多数宝宝由于对他人情绪知觉能力感知较弱,所以很多时候都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这时候犯错误也就不可避免了。
幼儿的情绪知觉能力不仅体现在年龄方面的差异,还存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两岁左右的孩子情绪知觉能力明显要低于五岁左右的孩子,所以放到实际生活中,大班孩子情绪知觉能力要比小班的孩子高很多,因为这期间的孩子开始明显察觉到个体的差异性,于是就开始萌生出自己的想法;从性别角度来讲,2-5岁的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男女之间情绪知觉能力差异不是很大,但总体说来,男生的情绪知觉能力要低于女生。

在分析幼儿情绪表达能力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情绪表达主要有哪些方式,日常生活当中,幼儿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情绪状态,同时语言能力相对发达的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向他人传递自身的情绪状况。对于2-5岁的幼儿来说,两岁左右的孩子通常会运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递情绪,因为这期间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比较弱,五岁左右的孩子使用语言表达情绪的能力强一些。
很多宝妈都会遇到类似的场景:孩子刚开始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那么通过孩子的表情就能够看得出来,同时孩子如果非常开心,那么从他的表情也能够看出孩子此刻的内心状态,孩子感到孤独或者饿了都会通过哭闹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如果父母不能明确孩子情绪表达的内容,孩子人会用哭闹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
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五岁左右时比较良好,这期间的孩子能够熟练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所以情绪表达能力相对两岁左右的幼儿要好很多。相信很多幼儿园的老师也深有体会,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时候,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老师也很产生误判,这种情况直到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健全时会得到改善,所以中班孩子情绪表达能力要比小班孩子情绪表达能力强,只要孩子感受到了一丝不满的情绪,那么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出来。

相比情绪知觉和情绪表达能力来说,2-5岁的幼儿情绪应用能力要差很多,因为情绪应用就上升到了更高的一种层次,这不仅需要孩子能够体察到他人的情绪,同时还要做出相应的反馈,所以这种能力对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如果发现同伴不开心,这个时候如果具备情绪应用能力,那么首先就会察觉到同伴不开心,其次就会想一些办法对同伴进行安慰。
情绪运用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2-5岁的幼儿能够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就很不错了,因为这期间的孩子大多数只能察觉到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我情绪知觉能力。情绪应用能力之所以会这么难,是因为幼儿很难对这种情绪进行迁移,如果没有进行刻意的训练或者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他人情绪察觉之后进行安慰的能力就会很弱。
然而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情绪应用能力也会不断的提升,渠道主要来自于老师的教导和家庭的教育,当然孩子自身的领悟能力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在伤心难过时有同伴进行安慰,那么今后孩子这种情绪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强。通常小朋友在闹矛盾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出来劝架,当孩子长大后遇到类似的场景劝架的人就会很多,因为情绪应用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强。

2-5岁的幼儿情绪调控能力整体发展状况较好,两岁左右的孩子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幼儿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期间的幼儿对父母依赖性比较强,所以幼儿这时候情绪调控能力都是基于父母的帮助,相比之下,五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就要强一些。
2-5岁的幼儿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场景,如果有他人劝导或者帮助,那么这时候情绪就能缓和下来,因为幼儿这时候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差,所以如果有外界进行相应的引导,幼儿在调控情绪方面的能力也能提升。
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场景:每次带孩子逛商场的时候,路过玩具店孩子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家里面孩子已经买过同样的玩具但孩子还是想要,如果这时候家长不给孩子买的话,那么这时候他们就会开始哭闹,并且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场景,如果父母这时候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沟通,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孩子也能听得进去,这种方式就是通过外界行为达到情绪调控目的。

前面分别从四个维度给大家讲解了,2-5岁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影响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因素:主要围绕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所区别,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相对来说比较民主,孩子能够有更多自己的选择权,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相对来说比较专制,无论做任何选择和决定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见,还有父母比较溺爱孩子,无论有任何需求都尽量给予满足。对比这三种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型的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要强一些,溺爱型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氛围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当然在这里也同样适用。如果夫妻之间感情较好家庭氛围良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幼儿心理也会更加健全,同时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提升;相反如果家庭氛围很差,夫妻之间经常吵闹甚至打骂,幼儿在这种家庭氛围下也会缺乏安全感,同时相比其它氛围好的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也会很差。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孩子最开始的行为都是根据模仿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如果日常生活当中父母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动不动就发火对孩子也大声呵斥,控制自己的脾气能力非常差。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也会很差,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父母不知道如何控制他们自己的情绪一样。

前面给大家分析了2-5岁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相信大家也能明白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情绪管理能力。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方式也要相对民主,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适度放权,如果父母无论任何事情都对孩子进行干涉,那么孩子也很难独立去解决很多难题,日常生活当中家长也要做好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情绪。
本文由神仙奶爸原创首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分享给更多人,成长的路上给孩子提供最贴心的守护和陪伴,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