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宝,我刚才洗的两个梨都哪去了?"
"吃啦,刚吃完。"
"咦,你不是不怎么爱吃梨吗?今天出息了。"
"恩,我爸爱吃呀。"(说完,还不忘对着她爸调皮的笑了一笑,怎么看都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没给你爸留一个?"
"没有,他爱吃就自己洗呗,先下手为强。
"你这孩子,可不行这样?"
"妈,你不知道,我上次动作慢,我爸就把我的也吃了,我这次也把他的吃了,防狼防盗防老爸。"说完,还看向她爸,哼了一声。
我们三口之家,经常上演这样的戏码,我抢女儿的小零食吃,她爸抢她的水果吃,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像已经约定俗成了。女儿在家过得很艰难,要防爸爸和妈妈。
我这样做,最初的想法是让女儿学会分享,不护食。其实,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不在乎吃不吃那么一口,但不能让女儿形成"东西都是她的"的思维取向。家里的东西是属于大家的,即使姑娘爱吃的东西也是大家的,都可以吃,没那么多计较,大家一起分享吃东西才会更香。
作为女子的我,天然属性:爱吃零食。于是总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去女儿屋里拿零食来吃(我把买回来的小零食都习惯放在女儿屋)。女儿也会时不时的发现,自己爱吃的零食少了那么一样二样,不用想,也知道老妈是罪魁祸首,自然而然的已经习惯了。我的丈夫不喜欢吃零食,水果吃的也不是很多,不会和孩子发生抢吃的现象。但最近是吃梨的季节,他又偏爱吃梨,于是就发生了和女儿抢着吃梨的场景,女儿不能忍受又来一个抢吃的人,于是开始了防老爸的心塞旅程。
这种最初我带着一定目的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慢慢的却发展成了家里和谐氛围的润滑剂。不是非要吃、或特别爱吃某样东西,只是喜欢这样的沟通、情感氤氲的方式罢了。
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非常的重要。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心里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是避风的港湾。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了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和父母之间不容易产生代沟。孩子会觉得父母就是她的朋友,很愿意分享学校的琐事、和朋友的相处以及成长的烦恼。家长也能从孩子的年龄出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所有不开心或开心的事情,自己很难解答的疑惑,都可以在家庭中倾诉,无形中让孩子有了踏实感,感到自己的成长有坚实的后盾支撑,孩子的心里不会过于脆弱敏感,也能以更为积极的心态生活。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兴趣的发展。
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夫妻之间经常性的争吵,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厌烦等情绪。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心思过于敏感,总无意识的拿自己的家庭和幸福的家庭做对比,会怨天尤人,精神也不断的挣扎在承受和断离之间,悲观、不合群、叛逆,导致孩子不能正向积极成长。
融洽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安心、静心,心态平和,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
女儿从小的学习就没有让我操心过,回家第一时间做作业,不会的题会主动问我,有追根究底的认真态度。我还给女儿自小报了许多的特长班,因为我觉得特长班是对学校学习的补足,可以帮助孩子收获更多的熏陶。比如:舞蹈班能练形体提升气质;画画班能培养仔细观察并建立审美能力;语言班能训练口语表达和朗诵技巧;手风琴班可以积淀音乐素颜;书法班和美术相符相成,书画本为一体。在选班之前,我都会和女儿进行沟通,和她分析这些班的学习益处, 这样,先让孩子在心里上有个适应期,有想要去学的欲望,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特长学习我并不是想让女儿达到多么专业的程度,但每一项特长学习中,女儿的收获都是可圈可点的。
和谐家庭氛围的良性循环,使孩子对家庭有憧憬、有依赖,对未来有梦想、有期许,一起都朝着向阳的方向朝气发展。
女儿主动做家务。周六,我和孩她爸要外出办事,女儿懒床,我们要吃完饭的时候,她才在我的三催四叫下起来。她爸说:"吃完饭要收拾好。"女儿说:"都行,就是不洗碗。"我笑着说:"谁最后一个吃完,谁就要刷碗。"其实也没有强制她刷碗的意思,把桌子收拾干净就行,这应该是我和她爸共同的想法。
中午我俩回来一看,收拾得干干净净,碗也刷洗了,整齐的摆在碗柜里。姑娘一个人安静的在自己的书桌旁学习。有这样贴心的女儿真好。即使她很讨厌刷碗,但还是坚持做完了,真好。
女儿主动练习书法。自从上了初中,女儿的学习很是忙碌,所有的特长班慢慢的都报停了,就连女儿最喜爱的书法,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我还是要求女儿,在不忙的前提下,每周要练习写书法。以前的周六周日,都是我催促姑娘练书法,可昨天,女儿在邻近期中考试的关键时刻,在已经忙碌一天的学习中,硬是在晚上,挤出将近一个小时练书法。本来没打算让姑娘练书法的,她却主动练习,我怎么有点受宠若惊,摸不到北了。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她给我的惊喜越来越多,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势、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一切顺应自然的豁达、还有力求做得更好的心态。我想,这一切都源于家庭的和谐、父母的宠爱,(当然不是一味的宠爱,而是时有严责、时有体谅、不断陪伴与暖心。)因为在爱中成长的孩子,只会阳光、只会向上,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