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事实上,在城市里同样也有一群这样的孩子:
他们要么与保姆为伴,
要么与老人一起生活,
要么只有一只小猫小狗作陪,
更有甚者,家长即使陪在孩子身边,也是抱着手机不撒手.......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整天为了生计四处奔忙,无暇照顾孩子,无暇陪伴孩子。
而在养孩子问题上,吃饱穿暖对现代家庭来说基本都已不成问题,但父母们想给孩子的不止这些,他们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和精神享受,更孩子更高的起点。
为此,许多父母选择早出晚归、长期出差;还有的家长沉迷电子产品慰藉自己枯燥的生活,殊不知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的陪伴和精神的关注。
所以,一群新城市留守儿童”应运而生!
何为新城市留守儿童”?
1、较好地物质条件:
2、精神层面空虚、生活单调;
3、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4、行为任性,我行我素;
5、在思维模式上容易走极端;
6、沉迷电子产品;
7、不善于与同伴交往,人际关系紧张,遇事易冲动......

由于父母在孩子教养过程中的缺失,城市留守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视野宽广的城市里诱惑也多种多样,使他们更容易选择放纵的生活方式;
孩子少有父母的鼓励和批评,缺少沟通的对象,也就缺少了对自我”的确认,或胆小怕事或攻击意识明显;
与此同时,孤独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自卑和自负情绪都很高,在思维模式上容易走极端。
今天所缺失的陪伴,
明天都会印刻在孩子的生命里。
谈起留守儿童,你想到的是什么?
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里,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睁着可怜兮兮的眼睛,惹人同情的样子?但你不会想到,你锦衣玉食精养的孩子有朝一日也会和留守儿童沾边吧!
看到这里,我想请你计算下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晨起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白天忙于工作、忙于人际,回到家也不免陷入各种事情。
你的孩子,是否也无形中成为了城市留守儿童”?
对于孩子,
你的陪伴有多重要?
曾有人对孩子的培养”做了一个简短的阐释:培养,就是陪着养。
世间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他人或机器替代,唯独父母角色是独一无二的。
用心陪伴孩子成长,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三岁前,孩子是依恋关系的形成的关键期。如果三岁前,孩子没有太多时间跟父母在一起,就难以跟父母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孩子长大后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养育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跟孩子建立亲密感;二是塑造和调整孩子的行为。好的习惯、性格都需要靠大人的指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陪伴。
不要总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多去看看别人的父母是怎么教育的;也别把工作忙当借口,利弊权衡的道理每个家长都应该要懂。
陪伴孩子,
现在,还为时未晚!
1、父母要保证基本陪伴时间。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2小时。
在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亲子陪伴尤其重要。
陪伴孩子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物质满足不等于陪伴,物质满足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爸爸也要参与陪伴,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
但切记: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要一直抓着学习成绩不放,听到孩子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爸妈立马开始轮番的批评教育,原本温馨的沟通一下子降到冰点。

2、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倾情融入
有的父母,人虽然在孩子身边,心却不在。
陪”孩子逛公园,当他一脸期待地问你秋天叶子为什么会变黄,你却在和旁边的妈妈交流本季的流行时尚;
陪”孩子搭积木,他兴奋地向你描述他的城堡,你脑子里挂念的却是今天的工作,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嗯”;
陪”孩子写作业,你一边刷着手机,一边不耐烦地让孩子专心点......

别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望,也许有一天,孩子也会把你拒于心门之外。
作者|邵敏倩
邵敏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应用心理学专业,资深心理学学者,主攻认知行为疗法。擅长领域:家庭育儿问题、焦虑抑郁、异常心理等。
公众号|壹念说
专注于0-6岁儿童身心发展问题,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科普、心理陪伴、心理咨询,与家长一起支持孩子,共同成长!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