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给予幼儿的引导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引导性的参与者,能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和能力,不断调整其介入的程度,和幼儿一起共同解决探索STEM活动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教师是积极的回应者,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温暖、回应迅速的合作氛围,且给予幼儿口头赞美,以此来激发幼儿像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一样思考、计算、创造、不断挑战自我。
第三,教师是支持性的促进者,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其设置连续性的挑战,如增加一个幼儿不知道的新事实,或为幼儿提供反例,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思考,从而使幼儿获得难忘、持久和相关的经验。
幼儿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直接决定了其STEM学习必须以表达和交流为核心,以讨论、可视化的形式来引领。
一方面,幼儿应该有机会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呈现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以涂鸦、绘画、制图等艺术形式表征他们的想法,记录他们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幼儿应该有机会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如与同伴一起提出和解释问题,将同伴的表现与自己的表现进行比较,交流既可以进一步呈现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加深幼儿的STEM学习体验,又可以使幼儿学会归纳并产生在新情境下运用他们所理解的想法。
总之,表达和交流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幼儿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正如杜威所言,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关于地形学的精密知识,而是要晓得自己去寻求知识的方法。学校中求知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得以知识应对需求的方法。对于学前儿童而言,STEM课程的学习同样如此。学前阶段的STEM教育对幼儿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科学启蒙、兴趣培养、思维发展的教育。
在学前STEM课程建设过程中,就课程目标而言,我们可以考虑以学科领域的划分为依托,将学科领域的要求进行儿童化、活动化、经验化的处理,即类似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学前STEM课程那样,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结合学前阶段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具化为幼儿可以开展的活动和生成的经验。
就课程内容而言,我们可以将学前STEM课程内容嵌入到幼儿所有的日常活动中,如积木游戏、戏剧表演、水沙游戏和户外活动等,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数学、科学、技术、工程的重要思想,同时关注幼儿对生活中科学规律的观察、记录、描述。
就课程组织而言,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统合STEM学科领域的调查话题,在跨学科的综合方法中落实幼儿的各类STEM实践活动,并为其设置针对性的探究目标,不失为学前STEM课程组织的一种良好方式。
就课程实施而言,我们要认识到学前STEM课程实施是以一场幼儿的感官探索为主、教师的问题引领为辅的对话交流,既有幼儿之间的协商对话,也有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