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张亮被儿子天天教育:会陪聊的家长,自带教育家气场


张亮曾在微博上晒了一张和儿子天天的聊天截图,并配文:有时候......孩子会成为父母的老师。”

张亮被儿子天天教育:会陪聊的家长,自带教育家气场


那是张亮忙于工作,很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天天于是对他说:你们好好和你们的家长说说话吧,每个人平均能活75岁,珍惜吧!”

张亮立刻对儿子的话表示赞同,在嗯”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接着说:我们都好好陪陪奶奶,让她每天都开心好不好?

父子俩开始商量给奶奶买什么礼物,天天继续像个小大人般,给出自己的建议。

张亮与孩子的聊天已经上升到了关心别人的境界,可见聊天有着不可小觑的教育意义。

聊天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最好形式。通过聊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向父母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父母也可以全面的了解孩子,体会他的烦恼与忧愁,并同他一起分享快乐,帮助他化解烦恼。

聊天会使家庭教育变得容易,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父母的思想和观念如春风化雨一样渗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1. 只说教缺沟通,会把孩子推向对立面。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

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在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

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

结果,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推开。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锁自己疏离家庭,甚至离家出走。

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下手,看着自己亲手抚养、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

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只有说教而没有沟通交流的父母,如同一颗种子播种后,没有给予施肥、浇水而却践踏它的成长,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2. 聊天是让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

美国南部的一个乡村院子里,有一个男孩,开心地对着月亮跳呀跳。

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兴奋地说:我要到月球上去!”

妈妈为儿子的想法大吃一惊,但还是默默听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孩子说完后,妈妈笑着说:到月球上去,很好啊,但你要记得回家吃晚饭哦!”

很多年以后,电视上播放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美国人,而这人正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试想,当年那位妈妈如果没有好好的跟小男孩聊天,而是还没等男孩说完,就扼杀男孩的奇思妙想,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与孩子聊天,会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理解,会更坚定孩子的一些想法,所以,当孩子有表达欲望时,作为父母只需与孩子简单的聊天,它可以让孩子在聊天中学会探索、学会思考。

和孩子一起聊天,天马行空什么都说,你会很享受和他一起成长的快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聊天是闲事”,只有教孩子识字、算术才是正经事”,才是真正的教育。

殊不知,人们常常忽略的、以为是闲事的聊天”其实是很好的教育手段。

一位妈妈带着4岁的儿子来向我咨询:她的孩子性格非常孤僻,不会与人交往,幼儿园不愿接受她的孩子。经了解,孩子出生时是正常儿童,但由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冷战。

孩子从小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成长中一直很孤独,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经常跟孩子聊天,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把爱和帮助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不注重和孩子聊天,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小时后很听话,稍一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便不愿再听父母的教导,慢慢地和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了。

3. 聊天是拉近亲子距离、改善亲子关系的高效方式。

电视剧《小欢喜》中,季胜利与季杨杨这对父子,由于家庭教养的缺失,导致与孩子在沟通上有很大的隔阂。还好,季胜利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改正,在单独与孩子相处的那段时间,给予季杨杨从来没有过的父爱。

为了了解孩子,想方设法接触杨杨,在网上以一个陌生朋友的方式与杨杨真诚聊天,使杨杨把心中的烦闷一吐为快,慢慢化解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使他渐渐对孩子的想法越来越清楚,深刻反思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孩子成长给予太少的关爱。

通过这样方式的沟通,不仅父子关系缓和了许多,而且季杨杨对学习也用心了,开始好好学习。面对自己的高考越来越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去争取。


蒙台梭利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一定要最有钱,最有身份的人,只要能跟自己在一起有欢笑、有一起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就是孩子们最爱的爸妈。

教育孩子如育花,需要精心的浇水,施肥,呵护其成长,才能让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

养育孩子注定是一段富有诗意的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4.父母当得好不好,看看陪聊方式就知道

和孩子陪聊很重要,虽然很多父母有意识到,但并没有注意其正确的方式方法,相反,和孩子聊天,聊着聊着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争吵,甚至出现了裂痕,使亲子关系渐行渐远,所以我们要在陪聊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聊天不带有目的性

演员陈道明曾经讲过自己跟女儿之间的一件小事。

他平时很忙,不能时常陪在女儿身边。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亏欠女儿的。女儿十岁那年的春节,他和爱人约了一些朋友出去吃饭,也想带上女儿一起。

临出门前,他想跟女儿聊会天,就拿起一本书,问女儿:这个字怎么念?”

女儿玩得正高兴,调皮地躲开了,不回答爸爸的提问。

格格,过来!”陈道明说。

就不。”格格小嘻嘻地回答。

靠墙站着去。”

陈道明不知到为什么,突然火了起来。见爸爸火了,格格不敢再调皮了,乖乖地靠墙而立,眼里已经是泪汪汪的了。

陈道明说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说话,她不听,这不能迁就。”

这件事中,其实孩子并不是像陈道明说的,品质不好,不听父母的话,只是孩子在当时玩的尽兴中,不愿被父母打断,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拷问。

很多父母都喜欢跟孩子聊学习,无时无刻都希望通过聊天提高孩子的思想水平和学习热情。然而这很容易把天聊死,孩子会转身离开,不再想和你多说话。

聊天的目的并不只是说教和识字,而是为了把父母之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父母对于她的发自内心的真诚,让孩子愿意与你亲近,通过聊天,加深对父母的信赖。

2)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个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到没趣极点了!所以聊天的时候,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双目平视对方,身体前倾一点表示对对方的关注。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在很认真的倾听,而不是敷衍。

孙老师在《完整的成长》一书里提到,孩子是他情绪的主人,对情绪的处理与整合由个体生命内在完成的,是一个暗箱操作的过程。当成人在爱中给到儿童及时、耐心地倾听,不用说教,不用建议,儿童自己便会在里面进行整合,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梳理,同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感动。在孩童时期,如果每一个痛苦或者快乐的时刻,总是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倾听一下你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就会根植在你的身上。

3)只要同理”不要否定”

有一位网友,她上学的时候喜欢听歌,不是狂热粉丝,只是简单喜欢而已。

她妈妈每次都很鄙视她,天天听周什么论,王什么宏,孙什么姿,张什么哲,有什么用?你要去当歌星吗?”

其实她妈妈是知道这些歌手的名字的,只是为了表示嫌弃才故意这样说。

而她爸爸则包容很多,会走过来问她在听谁的歌,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个歌手,还会跟她一起分析哪句歌词写得好,赞扬她有眼光。

甚至还会告诉她只要成绩进步,爸爸想办法帮你买他们的新专辑和海报。

朋友说,那时候明明是妈妈为家里为她付出的更多一些,但是她就是更喜欢爸爸,因为跟爸爸聊天有被尊重的感觉,一点也不累。

有同理心的父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而喜欢否定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思维习惯。不信任孩子能做对、做好,总是担心孩子会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局面。如果孩子闯祸,甚至会带着诋毁孩子的态度,类似于:早就跟你说过”你看你又搞砸了......这样带着嫌弃孩子话便会扑面而来。

所以,喜欢否定孩子的父母一定会把天聊死。


聊天是一个家庭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越爱孩子越需要与孩子多聊天,聊天是在潜移默化中父母把爱自然的流淌进孩子的心里。

父母越想了解孩子,就越需要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帮助孩子成长;父母越希望孩子健康自信,就越需要在日常的聊天中,经常给孩子积极的鼓励,用乐观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与挫折。

请相信,孩子越愿意与你聊天,你就越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这是最简单的沟通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一项家庭教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