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佳去年上幼儿园,他的表现让妈妈和老师头疼不已。
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自己动手,而佳佳却在等着老师喂;
中午睡觉起来别的小朋友已经穿好衣服叠好被子,佳佳却坐在床上等老师给他穿衣服,甚至鞋子老师不给他穿好他就那么踢啦着。
幼儿园前半学期,她妈妈被老师约谈无数次,而且是直接越过接送的爷爷奶奶,专门给妈妈打电话。
佳佳妈妈都快崩溃了,一方面是待遇优厚但要经常出差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最后他们夫妻痛下决心在同小区又买了套房子,跟爷爷奶奶分开住,老人只管接送,佳佳父母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其实像佳佳这种被爷爷奶奶宠坏的小宝贝并不少见,幼儿园老师坦言,孩子主要由妈妈带还是老人带,一眼就能看出来,差别真的是太明显了。
孩子自理能力大不相同老人宠孩子,真的是毫无原则的,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好吃的不说,自己能帮孩子做的绝对不让孩子动手,他们常说的话就是我又没什么事,顺手就干了,折腾孩子干啥”,结果就是该他们干的他们干了,该孩子干的他们也顺便干了,而孩子真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基本上是没有的。
而妈妈带孩子的话,一般来说更为理智一点,也比较着重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该孩子做的绝对不帮忙,而需要孩子帮忙的也绝不客气,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是劳动小能手。

老人带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就是特别不讲理要么就是特别胆小。
老人带孩子一般都是顺着,哄着,生怕孩子受委屈,因此孩子的性格一般都比较霸道,不太讲理,做事容易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在外面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扔东西或者满地打滚都习以为常;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老人因为精力等原因,较少带孩子出去玩,以至于孩子特别胆小,见人都是不敢说话,怯怯躲在大人后面,在幼儿园也不敢大胆活动,缺少主动性。
妈妈带孩子的话性格普遍比较活泼,阳光,就算是发脾气也不至于不讲理,并且在外面很容易给小朋友打成一片,在幼儿园也很快就能融入集体。

老人带孩子更为小心,怕孩子磕着碰着,时时提醒孩子小心,就算是孩子跑跳等正常的运动都随时跟在后面,如果孩子不小心摔一跤就会心疼半天,孩子活动范围和项目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运动能力普遍不强。
而妈妈带孩子的话更多会鼓励孩子多运动,就算在运动中受点伤也不会大惊小怪,孩子无论是跑跳或者攀爬或者是平衡能力等都更为出色,在幼儿园运动、游戏中也能享受到更多乐趣。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老人带的孩子都是如此,也不是妈妈带的孩子就都好,但从普遍性上来说,大致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下决心去全职,孩子还是需要老人来带,那么,如何做到让老人带的孩子跟妈妈带的孩子没有差别呢,其实也简单:
一、要明确爸爸妈妈才是带孩子的主导,老人只是辅助。
对于忙碌的父母来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但不能把孩子的事情全部推给老人,自己完全撒手不管。
老人再爱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父母下班后和星期天多陪伴孩子,不但可以给老人放松的时间,更重要的可以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孩子在老人面前撒个娇或者稍微受宠一点不是不可以,但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要怎么做,这个规则需要父母来定,来告诉孩子并以身则做给孩子看。

二、让老人改变旧观念,多跟老人沟通并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一致
这一点其实是比较困难的,隔辈亲真的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但不管对于父母还是老人,在教育孩子的目标的都是一致的。
所以,多与老人沟通,老人有时虽然不情愿但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爷爷奶奶也是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不至于固执不通,只要为孩子好,老人必定是支持的。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谁带孩子,无论多忙,父母只要肯用心,多关注孩子,父母便可以陪伴着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