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郑州一平衡车比赛现场,有一名2岁左右的小女孩被妈妈拍打训斥。
起因是女孩妈妈因为2岁女儿在比赛中跑了倒数第一而生气。比赛结束之后就把孩子拖到一边的拐角不停训斥。
视频中女孩的妈妈大声呵斥道:你有什么脸好哭,有什么脸好哭?全程在那遛弯,最后一个弯道你还让人家给超了,你想什么呢?你想什么呢?”
妈妈一边训斥一边拍打孩子,整个过程持续有将近10分钟左右。
小女孩显得十分委屈,不停哭泣:我下次好好跑。”
最后,女孩妈妈直接把她晾在一边不管。

目击者表示,一旁的路人看不下去了,都纷纷上前安慰小女孩,父母对孩子期望特别高,但孩子不过才2岁,实在没有必要这么着急,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更何况以这样的方式,孩子心里是非常难过的。
波·布朗森在《输赢心理学》中表示,赢或者输,个人心态极为关键。
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一定是人中龙凤”的心情是值得理解的,但仅仅只是丰富课余生活的兴趣爱好,这位妈妈都无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见不得孩子失败”。无法承受孩子不如他人的焦虑心情,会轻而易举让孩子成为一个争强好胜”的人。
还记得曾经发生在山东淄博某中学的一场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的惨案么?
去年6月初,初三学生马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同班的秦同学用刀刺死了,前后总共捅了14刀。
而这一切皆是因秦同学 争强好胜”,并且天真的以为:杀掉了马同学,自己便是全班第一名。可在杀人之后等待他的只是法律的制裁。
14岁,正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纪,却因争强好胜输不起”的心蒙蔽了双眼,让一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刀下,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总难免会遇到必须分出输赢的场面和情境。家长拥有好的心态,才能教会孩子把竞争变成良性的动力。

用理智的态度客观地看待人生中的每一次输赢。
真正在意输赢的是我父母杭州的一位秦女士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她对自己5岁的儿子考试标准永远是100分。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会要训斥一番:
我班上一半的孩子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因此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但是自己的儿子却十分的愚钝。长时间的焦虑最终导致秦女士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在意的输赢只是来自于父母给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便有了各种花式比特长、比成绩,而在一系列的比较背后,藏着父母深深的焦虑。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在与丈夫乔卫东离婚后,选择一个人养大女儿乔英子。
她将自己所有的希望梦想全部倾注在自己女儿身上,对女儿的吃穿用度呵护得无微不至,学习的督促更是一刻也不愿意放松。
英子在高三的一次分班考试中,意外的考了年级第二名。担心妈妈生气,回到家后只敢告诉妈妈:我进快班了”,但其实妈妈早就知道了她的成绩,只是忍住没数落女儿。
可在发现英子书包里的乐高玩具后,妈妈便爆发了:
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刚才我没有好意思说你,这次考试这样,拿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么办呀?”

在妈妈长期的高压陪伴式学习以及生活上事无巨细的操控之下,最后英子也因此患上了中度抑郁。
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天呐!英子是妥妥的一枚别人家孩子”好吧,大呼英子妈妈事事要求完美的心态换谁都受不了。
拜伦·凯蒂曾说过,现实始终美好,是我们充满压力的想法,使之变得扭曲。
英子的妈妈犯了大多数家长都会有的通病,将理想中完美孩子的样子强加在现实中女儿身上,进而将自己的过分焦虑完全传递给孩子。
请忘掉想象中的完美孩子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自己与妻子桑德拉也曾因儿子伤透了脑筋。因为儿子不仅学习成绩差,与人交际能力也显得很不成熟,动作也不协调,甚至在打棒球时,他时常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动球棒,也因此经常招来别人的嘲笑。
起初,史蒂芬·柯维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十全十美,于是与妻子尝试着以各种方式去激励儿子,每一次儿子稍有一点进步,他们就大为夸赞想以此增强儿子的信心。
然后很可惜的是,儿子并没有因此变得很优秀,反而变得很焦虑,认为 自己永远也学不好”。
史蒂芬·柯维后来的一次授课中,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观点,在自省后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认为儿子在某一些方面不如常人”。最终改变了自己对儿子的培育方式:
不必在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儿子身上。”
以至于史蒂芬·柯维在以后的育儿中都能得以平心静气地欣赏儿子本身自有的优点。
心态的转变使得史蒂芬·柯维的儿子也在短短的几个月期间便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不但找回了自信,也学会了肯定自我的价值。不论学业、运动场还是社交场合,他们的儿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非常杰出,
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取决于父母的心态。
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就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较真输赢,不急于求成,接纳孩子本身的不完美,因材施教。

朋友4岁半的女儿在幼儿园的一次运动会比赛中跑输了,没有拿到任何奖项,因此感到非常难过。小家伙回到家里一直不停的哭。她和妈妈说:
我和好朋友都跑输了,我们没有其他同学跑得快”
朋友特意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的听完女儿的话,抱着女儿说:你一定很难过对不对?”
见孩子点点头,便说道:
我们每个人天生不一样,有些宝贝可能说话比较早,有些宝贝个子长得比较高,长得高的同学腿比较长,跑得相对快一些。”
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好好吃饭不挑食,多锻炼,总会有比现在跑得快得一天的。”
妈妈小的时候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时,鞋子还跑掉了呢,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在往后的田径比赛里几乎都能拿到年级的第一、第二名。”
是的,每个孩子天生不一样,尊重自然,肯定自我,或许我们会看到一番远超自然发展速度的景象”。

曾和邓丽君齐名的陈美龄在最红的时候隐退, 辞掉工作去读书,拥抱家庭教育小孩,最终三个小孩都考入斯坦福。
说到教育问题,陈美龄始终认为,应把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放在第一位。
当年她在美国读书时,需要给大儿子找幼儿园,美龄考察了好几家,到每一间幼儿园,她就问老师:你们最注重的教育提案是什么?”老师们给出的答案非常一致:self-esteem(自我肯定力)。”这一点令她印象颇深。
自我肯定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

作为家长,重要的是认可孩子最真实的模样,不管学习是否优异,运动能力强健与否,都没有关系。鼓励孩子和自己比较。
今天是否有比昨天的自己更进一步,要如何才能让明天的自己更优于现在?”
只有正视自己,接纳并肯定,给予自己最真诚的鼓励,才不会歧视他人,更不会因他人的优秀而感到自卑。如此才能拥有宽阔的心胸,善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