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虎姐说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孩子年龄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有的孩子还会和妈妈爆粗口或者说很凶狠的话,大部分家长听到孩子说出粗鲁的话语都会训斥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顿,虽然能够出气,但孩子的行为却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孩子和妈妈说狠话、爆粗口可能都是无心之失,0到6岁的孩子都是善良的,他们不会故意伤害其他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可以尝试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情绪,或许这种方式更为有用。

小丽的儿子4岁,名叫米果,前几天孩子正玩在兴头上,小丽想让孩子把玩具收起来,准备吃饭,孩子却没有反应,小丽就强行拿走了孩子手里的玩具,告诉孩子吃完饭再玩,结果米果大发脾气,朝妈妈喊:你给我滚!”看到米果发脾气,还说狠话,小丽没有着急训斥孩子,反而在孩子面前哭了起来,啜泣不止,闷不做声的米果看见妈妈哭了以后,主动来给妈妈擦眼泪,承认了错误,他说:妈妈对不起,我没想到你会这么伤心,但是你抢了我的玩具,我也很难过,我们以后都不这么做了好吗?”

很多家长都会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对于孩子来说,暴力能带给他们的只有恐惧,他们不会因为家长的粗暴言语而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家长应该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柔弱的一面,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坚强的,这种想法是错的,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柔弱无助的样子。

★适度示弱可以激发孩子的同理心。
家长的示弱能够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当家长哭泣时,孩子会联想到自己哭泣时的情绪与感受,会体会到父母的伤心,这个时候孩子的不良情绪就会消失,他们会反过来安慰父母,把自己想要得到的温暖给予父母。

★适度示弱有助于孩子反思自己。
适度示弱更有助于孩子反思自己,当父母伤心、难过时,孩子会思考是不是自己伤害了父母以及自己哪些行为是错的,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示弱更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
孩子只能看透表面问题,他们不会深入思考问题,所以家长要用更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当父母出现伤心、哭泣、难过等表现时,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他们会通过大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所以家长需要适度示弱。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也当做孩子,用孩子之间的方式沟通,这样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够激发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自己改掉错误。
您会在孩子面前哭吗?您平时有哪些教育孩子的良策呢?
------------------------------
这里是【虎姐说育儿】,虎姐擅长幼儿教育指导咨询,儿童成长指导,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给虎姐留言,虎姐将根据用户留言做出最专业的解答,欢迎转发、评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