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原菌存在,侵入机体并不一定发病,早产宝贝因为免疫力低下易出现感染症状。
张医生建议:早产儿需在相对无菌环境内发育到一定程度,最主要是免疫力接近同龄小朋友时,方可尝试性进入自然环境中。


接触感染:在看护早产宝贝时,病原菌可通过触摸宝贝的娇嫩皮肤、粘膜进入宝贝身体内。
张医生建议: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肢体上也会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可能其中的某一种就会对早产儿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因此减少探视次数,探视时做好隔离措施。


吸入病原:可吸入的病原常弥散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
张医生建议:尽可能为早产儿创造无菌环境,新生儿科隔离箱是个选择。


摄入病院:当喂养早产宝贝的奶瓶、奶嘴、妈咪的乳头被病原菌污染后,宝贝经口摄入可引起机体感染。
张医生建议:做好相关生活用品消毒,待新生儿免疫力提升。


自身:正常机体的肠道有细菌存在,早产宝贝出现呕吐、腹胀等情况时,肠道正常蠕动功能消失后,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可移行到不该存在的部位发生内源性感染。
张医生建议:发生自身感染后,尽快寻求新生儿科和传染科联合会诊,最大程度降低因感染造成的病症及后遗症。


医源性感染:早产宝贝各器官不成熟,需要借助于医疗设备帮助其渡过危险期,因此常常接受有创治疗,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深部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等措施,病原菌可通过这些导管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
张医生建议:就医选择正规医院,医疗环境的有效保证是基础。


大家有疑问可以评论或私信咨询我,我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