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给宝宝添加第一口食物时,我们想象中的画面常常是这样的:家长拿着勺子,挖起一勺一勺的米粥和胡萝卜泥给宝宝吃。有时,宝宝会迫切地张开嘴巴想吃,但他也可能吐出食物,推开勺子大哭着拒绝再吃。这时,很多家长会借助游戏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看,飞机来了”!然后,再尽力劝说宝宝接受食物。

对所有家长来说,宝宝第一次吃饭是一个很大的里程碑,这时他们小小生命中全新的篇章,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但是当宝宝开始吃第一口食物的时候,你有想到这会对他的人格建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吗?
家长知道喂食对宝宝的影响吗?会影响咀嚼能力的发展,造成宝宝脾胃虚弱,吸收营养及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令肠道运动减少,延长食物滞留在胃中的时间。宝宝会对父母的喂食动作感到不安,焦躁,被动、逃避、封闭,抑郁等。当你拒绝宝宝自己拿起勺子和碗的那一刻,宝宝的内心就已经受到打击了。

一、身体素质更好。
1.从婴儿出生进食母乳、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到完全能独立进食的系统性喂养方式有序联接起来,让婴幼儿吸收更好的营养,使其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2.进食时细细咀嚼,能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提高身体免疫力,多做咀嚼动作,能刺激唾液大量分泌,可以中和食物中的酸,还会使唾液中的钙和磷酸附着于牙齿表面,修补受损的珐琅质,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作用。唾液里含有消化酶,有帮助胃肠消化食物的作用。

二、脑神经更发达
1.通过宝宝主动看到食物、再到抓取食物,提高触觉和视觉的发育,增强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
2.学会咀嚼食物、增加咀嚼次数、提高咀嚼能力。口腔的神经连接大脑,吃进食物时,唇齿协调咀嚼吞咽、牙周膜连接神经、刺激大脑的血液循环和反射,跟学习、记忆、运动、新陈代谢、免疫力、甚至跟外貌有很大的关系。
三、性情涵养
如果宝宝一直被喂饭,从小就会养成被动的性格,宝宝对吃饭会有恐惧,下意识的就会躲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逃避的性格,以至抵抗的情绪久了就会让宝宝开始产生自我封闭。
喂”自己吃饭,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人生中重要的大事。它是宝宝启发性情、开发智力、建立终生自信的重要训练方式。绝不可被替代,它必须要自主完成。

宝宝的自主进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只有不障碍,且给予恰当协助。当宝宝第一次主动吃第一口奶时,也就代表了宝宝自主进食的开始。
1-3个月(母乳自主进食)。从一出生开始,宝宝就有能力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妈妈的乳房,并含着乳头吸奶。所有正常、健康的足月宝宝,一出生就拥有这样的生存技能。

4-6个月(添加流质辅食自主进食)。4个月或以上宝宝进食半流质及流质食物,如米糊及粥等。可以选择挤压式咀嚼辅助器,加强咀嚼能力训练的同时,可以让宝宝自己动手施力挤压进食,可以锻炼手的抓握能力,同时让宝宝养成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完成进食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7-11个月(添加半固体辅食自主进食)。6个月或以上宝宝进食大量的泥糊状、半固体的食物。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探索发展期,咀嚼发展期等。可以选择风琴式咀嚼辅食器,可以满足宝宝的抠、挖、戳的敏感期,促进小肌肉群、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引发宝宝关注细节的能力及探究事物的欲望,一边自主进食一边完成精细动作的训练,促进脑神经的发展。

1岁以上的自主进食,添加固体辅食自主进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阶段,宝宝可以吃固体食物,自己完全可以像大人一样自己吃饭,只是在吃饭的过程中每一粒食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是他们探索的对象”。选择适合宝宝的餐具,协助宝宝能够轻松地自主进食。
宝宝独自吃第一口饭虽然比较慢,但是却可以培养独自创造幸福的能力。然而在有些家长固有的思想里可能觉得麻烦,不如自己直接代替喂省事,于是孩子的依赖性就是这样慢慢的养成。宝宝的成长只能靠自己,我们不能替代宝宝成长。家长们行动起来,让宝宝从第一口饭养成独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