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亲将三岁女儿“举高高”时遭吊顶削头:再喜欢孩子,也别瞎逗

不久前,一则爸爸跟女儿玩举高高”的新闻,使人不寒而栗,有网友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新闻中爸爸为了逗孩子开心,跟三岁女儿玩举高高”的游戏,在玩耍的过程中吊扇叶片从女孩的头部呼啸而过,顿时鲜血喷出,所幸抢救及时,女孩儿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父亲将三岁女儿举高高”时遭吊顶削头:再喜欢孩子,也别瞎逗

婴幼儿脑部发育还未完善,比较脆弱。举高高对他们来说,潜在的危险远远大于游戏带来的乐趣,对更小的孩子来说还可能造成脑部发育不良。

网友莉玲女神神神说,她很小的时候,自己几个月大的表弟被邻居高高抱起打到了头骨,从诊所送到大医院抢救,生命是保住了,直到现在人还有点傻。

逗孩子开心,看到孩子们咯咯的笑,让每个大人都觉得温暖,但不加注意的逗却会在无形中变成伤害。

01

肢体上的瞎逗,给孩子带来生命危险

5月份有一则新闻报道说的是,一个韩国女子跟朋友的孩子玩举高高时,失手没有接住,导致孩子直接落到地面,致使孩子重伤,最后不治身亡。

该女子也因此被判处10个月有期徒刑。



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就因为大人觉得好玩,导致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当事人受到再大的处罚也无法换回孩子的生命。

孩子可爱,大人自然喜欢,逗孩子便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但熊家长”熊朋友”熊亲戚”逗孩子的威力永远不要低估。

今年2月,一个13岁的男孩被爸爸灌了2两白酒,白酒刚下肚,男孩就开始神志不清,怎么都喊不醒。

男孩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结果为急性酒精中毒”。经过紧急抢救,所幸男孩生命并无大碍。

听了医生的警告,孩子爸爸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莫及。


父母亲

在逗孩子方面,很多大人因为缺乏教育知识和安全意识,而没有分寸。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对这种情景一定不陌生:

大人看到孩子对手里的玩具喜欢的不得了,便故意伸手要抢,甚至还故意夸张动作,做出追孩子的样子,嘴里说着:给我,给我……”。结果孩子一时害怕,就会慌里慌张地跑起来,常常磕着碰着。

前几天,邻居文文妈妈就把老公给骂了一顿。文文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让爸爸猜猜看是什么。爸爸敷衍地猜了两下没猜对,便假装打开文文的手。文文一慌,转身往卧室跑,一不小心嘴巴磕在了窗台上,疼得嗷嗷大哭。

武志红老师说: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俗而鄙俗。

这些在大人眼里看起来好玩的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被捉弄,不尊重。

02

语言上的瞎逗,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谈到自己的女儿圆圆小时候被爸爸同事逗弄的事情。

圆圆有段时间,放学后会被爸爸接到办公室等爸爸下班。爸爸的几个同事,经常像捉弄小动物一样逗”圆圆,或者装作很凶的样子,要强行抱走,看到圆圆害怕的样子,他们反而大笑起来。

有些本该称作叔叔的人,愣是让孩子叫他们爷爷”,单纯的圆圆按照那些大人的要求做了,却逗得他们哈哈大笑。下次他们再让孩子叫爷爷”,孩子不敢叫了,于是那些人就假装生气,说她不是个好孩子,弄得孩子不知所措。

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尹老师发现一向很大方的女儿,在跟人打招呼的时候,经常流露出不自信。尤其是跟陌生人打交道时,她总是表现的想说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犹疑躲闪。

直到有一次尹老师发现了女儿哭的红肿的眼睛,才知道女儿曾被逗弄的事情,甚是生气并坚决地制止了这种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大人逗孩子并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是幼小的孩子会信以为真。

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他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所以,我们不能去恶意地逗弄他们,这样是不尊重他们,经常这样逗弄他们会给他们带来严重心理创伤。

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于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我表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姨妈一家的掌上明珠。有一次不知道是谁开的头说她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是哥哥外出时捡回来的,家里人都对她好是因为可怜她。

表妹开始不信,但是这种玩笑开多了,她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当时正好有部比较火的电视剧,有个情节就是一个家里较大的孩子在外面捡了一个孩子回来。

慢慢地表妹开始信了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的话,大哭了一场之后慢慢地开始躲避父母,直到后来上学都找借口不肯回家。

虽然事后知道了事情真相,但是小时候那种阴影总是挥之不去,导致她现在都无法掏心掏肺地对父母敞开心扉。

早期教育专家周令瑜说:被大人们欺骗、愚弄和吓唬,孩子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03

让孩子开心,除了瞎逗,家长还能这样做

「降低姿态,让自己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演员邓超就是个超级会逗孩子玩的爸爸,为了孩子开心,经常在家里把自己扮成小丑。

还会配合小花妹妹,被她用五颜六色的头绳在头上扎满辫子,给指甲涂上亮丽的指甲油。


父母亲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也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捉迷藏、躲猫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乐此不彼,永远都玩不腻的游戏。当父母放低身段陪着孩子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时,孩子自然开心不已。

女儿平时总是邀请我跟她一起玩捉迷藏。这个时候我就会配合她藏起来让她找,等她好不容易找到我的时候就会开心地手舞足蹈,特别有成就感。

有时候太累,我就会坐在沙发上,拿起一个抱枕挡住自己的脸或者一只眼睛,看谁先看到对方。

每次她们都玩的不亦乐乎,反复做一个件事情对大人来说确实显得很无聊,但是孩子喜欢。

逗孩子就是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准则,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他们感觉开心的事情。

「当孩子被恶意逗弄时,家长要坚决制止」

曾有一档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主持人让孩子在玩具和妈妈陪伴卡之间二选一。

当蔡少芬的女儿最后犹豫不决地选择了玩具之后,工作人员告诉她们:妈妈陪伴卡代表着妈妈,没选的话以后几天就没有妈妈的陪伴了。”说完就将卡片撕毁,还刻意强调了一下说以后就没有妈妈了。

孩子们看着被撕碎的卡片,理解成妈妈就要死了,所以恐慌不已,大声哭喊着说自己要妈妈。

蔡少芬立马跑到孩子跟前,紧紧地抱住他们进行安抚,并告诉她们妈妈没死,妈妈会一直陪在她们身边。

最后他还告诉主持人,不要这样逗她的孩子。


圆圆


逗孩子,是很多大人乐此不彼的一个乐子。他们的本意是爱孩子,感觉好玩,但是这对幼小不懂事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当真,搞不好就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挽回的创伤。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得到了身边人的爱和尊重。

保护孩子不被捉弄,是父母的责任,请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者:心悦,儿童心理学爱好者,倡导正面管教,提倡科学育儿,注重自我成长的二孩妈妈,写走心的字,做温暖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