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要手机,给还是不给?做到这三点,家长不再有烦恼

现如今,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工作中一刻也离不开的电子产品,沟通靠它、购物靠它、娱乐靠它,简直就是人们链接这个世界的端口。成年人都成这样了,孩子们当然也不能落后,都纷纷的要求配手机。还没配手机的孩子,也是眼红心热,天天磨着家长。到底给不给孩子手机,也成了家长们挠头的大麻烦。

孩子要手机,给还是不给?做到这三点,家长不再有烦恼

图片来自网络

给吧,怕他们钻进手机里拔不出来,沉迷于玩游戏,耽误学习,甚至还有可能通过一些社交软件结交不良朋友。家长们经常能听到,谁谁家的孩子晚上钻在被窝里玩游戏,甚至到夜里两三点,白天上课哈欠连天,萎靡不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这手机,可不正是一个祸害吗?白岩松说,一个分分秒秒离不开手机的民族没有希望。同样,一个沉迷于手机的孩子也没有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不给吧,一是怕孩子有事联系不上;二是现在很多作业都需要在网上完成,什么英语口语练习啦、作业拍照上传啦,没有手机还真不行。而且实事求是的讲,现在的学习APP确实做得不错,要是用好了确实对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帮助。甚至孩子也会攀比,为什么我的同学都有手机,就我没有会觉得跟同学们格格不入?这时的手机又好像成了一个必需品。

这么一个小小的手机,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简直就成了家长的一块心病。

英语口语

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堵不如疏。手机的普遍使用是大势所趋,这是阻挡不了的。一味的严防死守,短期内有可能会见效。但孩子总是要离开家长的,那时的他靠谁来提醒监督呢。脱离了家长的严格管理,自身的控制能力又没有培养出来,岂不是成了脱缰的野马。现在新闻上常常看到的大学生被退学,很多是因为离开父母的监督后把控不住自己,一头扎进游戏里,翘课、挂科,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清华大学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孩子们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让孩子享受到手机带来的便利,又能教育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家长可以试试以下三个办法。

一是要高质量陪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高质量陪伴。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如果父母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好的陪伴,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孩子们怎么还会被手机吸引住。《诗词大会》夺冠的上海女孩武亦姝,以理科总分613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家庭教育,她的爸爸下午4:30回家后,就不再用手机,而是专心陪伴孩子。正是这种高质量的培养,才让孩子的内心充实而温暖。反之,如果父母只把手机当作一个手段,给他个手机就不闹腾了”。那么,孩子内心的空虚很快就会被手机所填补,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依赖手机。

诗词大会

武亦姝(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是要早立规矩。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出自荀子《劝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使用手机,必须从一开始就定下规则,这也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今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说:监督孩子养成习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当然,家长给孩子定规矩,家长也要守规矩,不能口口声声让孩子不要沉迷手机,自己却成天抱着手机刷个不停。具体可以参考网上的一篇文章《一位美国妈妈给儿子定的18条使用手机的规定》。

英语口语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现在的手机软件很多都适合家庭一起使用,比如亲子类、益智类、日程类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娱乐,相互比赛。甚至教孩子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源,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使用手机的行为加以引导,又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您转发、评论、点赞,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