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数学启蒙从一岁就该开始了,做到这些比会数数更重要 数学思维启蒙从几岁开始

数学启蒙从一岁就该开始了,做到这些比会数数更重要

01

在后台,我常被妈妈们问到一个问题:夫妻双方学历都不低,但在教孩子学习上常常力不从心。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目,嘴巴皮子都磨破了,口水都讲干了,孩子还是一脸懵懂的看着你。

从小各种数学启蒙课都有上,数数、加减乘除、九九乘法表在入学前也背到了滚瓜烂熟,还是没用。到底该怎么教孩子学数学?

数学思维启蒙从几岁开始

数学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它是一门常青的知识,它忽略了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属性,纯粹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与哲学类似,它具有超越具体学科、普遍适用的特征,对所有的学科都有指导性的意义,它的结论往往具有永恒的意义。

但从某一方面上看,它也没那么重要。这主要体现在计算”上,数学可不仅仅是计数那么简单。父母们如果只让孩子背诵乘法表,1-100的计数顺序,仅仅停留在加减法这种很粗糙的数字阶段上,这就失去了学数学本身的意义。

美国很多幼儿园很早开始推行STEM教育,M指的就是数学。然而,在国内一提起数学,咱们家长想到的就是应试教育中的数学题,其实不然。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数学,收获什么能力?

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学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数学启蒙教育,不是比谁先数到100。后者的确赢在了起跑线,但我们想赢的,却是终点线。对于孩子数学思维的训练,我认为越早进行越好。

建立好下文所说的这三种思维方式,能培养好孩子从具象到抽象,从事物到规律的能力,当他们在未来学习更抽象和理论化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掌握得更为顺畅。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吸引力,也是第一任老师。数学说到底就是运算思维、空间思维和对比思维。它不仅是科目也是生活,而这三种思维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陪孩子玩”出来。

02

皮亚杰在儿童思维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0-2岁,感觉运动阶段提出: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通过感知运动图式和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也就是说,孩子只能靠感觉认识世界,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理解不了的。

《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睡前讨论数学问题,坚持一年后,这些孩子的数学技能比其他孩子平均领先三个月。

第一种运算思维,指的是孩子理解数字和运算的能力,也就是数数、算数的能力。

我给孩子买了一些水果、蔬菜的模型,让她数数有几个苹果?”或者问她你有两个梨子,妈妈再给你两个,现在共有多少个梨子?”她会一个一个数或者简单计算后告诉我,充满了成就感,对算数的兴趣也更大。

第二种空间思维,说的是孩子对于空间和几何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本身就能非常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

空间思维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孩子对于数学、地理、化学、科学、美术和音乐等众多学科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大一部分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日后职业的选择。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理学院院长罗格·道斯说:如果不对空间思维加以重视,将无法培养出21世纪会学习、懂生活的年轻一代。”

在睡前读绘本的环节,我们可以教会孩子认识立体几何与形状。咱们可以说宝宝你看,房子是长方形的,鸟儿的巢是椭圆形的”,这就是在有意训练孩子的几何思维,对空间的把握感。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拼七巧板,做手工裁剪各式各样的形状。

最后一种对比思维,讲的是比较物品大小、多少的思维。

我会寓教于乐,常在家中问他,咱们家中谁最高?”谁最矮”谁最重?”谁最轻?”每次他都是一边咯咯地笑,一边回答我。

有时,我也会让他将蔬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他对大小有基本的感知。

大小”轻重”长短”这些反义词都是对比思维的基础,它们能让孩子知道数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有意义的。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用袜子、手套这些现成的教具来帮助孩子学习配对、归类等知识。

就连在吃饭的过程中,父母将馒头掰成两半、苹果切成N份,都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分数。

具象而非抽象,感知而非背记。对于学龄前宝宝,尤其是3-4岁以前的宝宝来说。用好玩具、游戏以及家中日常用品,通过娱乐和生活,感知数学的基本感念,这是这个年龄段宝宝数学启蒙的核心要求。

同样地,进被子前,咱们可以给孩子看看钟表,问:还有多久宝宝要进入梦乡啦?”这样既能让孩子认识钟表,又能培养他的时间观,让孩子对时间具有更强的把控力。

皮亚杰

03

总而言之,抽象的数字是能在生活化场景中转化的。日常生活中,情景式学习、应用式能力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数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带着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不要急于教孩子算数,而是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的教学。

越来越多的科学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变得更加发达”。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说:数学上的思想操作,可以让我们周围混乱的世界,通过数学间的运算而稳定下来。但具有强烈不安全感的人,通常在数学方面都有欠缺。

数学说到底,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工具,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而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构成了孩子们的底层逻辑,逻辑思维强的孩子往往又能对世界能有更清晰的认知,能更快实现成长与进阶。

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