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霍启刚的一则微博火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天都跟孩子念,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
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正远离田野。
而今大多数的孩子都疲于在学校和各种兴趣班之间,根本没有时间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成天畅汗淋漓的混在田园间,沾上满身泥土。
即使有时间玩耍,也都是手机或iPad,更别说在田园中体验泥土中打滚,识别更多的农作物了。
霍启刚夫妇无疑给我们展示一种别样的育儿方式。

昔日的世界冠军和大富豪化身淳朴的农村大哥和大姐,带着儿子到稻田里插秧,让孩子体验农民的辛劳和不易,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简单。
这样既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也能更好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妙和神奇。
无独有偶,为了让李嫣了解24节气,从她十个月大开始,王菲李亚鹏每年都会带着她去十三陵水库,测量水温和空气湿度。有时还会带上帐篷,直接夜宿山头,晚上在山顶观察星星。
他们也曾带她去拔草:

曾经有媒体这样总结李嫣的成长经历:一岁半可爬山,三岁认识甲骨文。五岁可独走十五公里,9岁已踏遍大半个地球……”

同时,李嫣还热衷收集昆虫标本和植物药材。日积月累的见识,让这个女孩从骨子里头散发着魅力。
带娃领悟田园乐趣心理学家贝尔·福克曾说: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坚毅的心胸以及敏锐的感受力。”
不止明星家庭如此,我周围有很多普通家庭,也选择了让孩子与大自然更多的近距离接触。
有粉丝表示,去年带孩子参加过一个插秧活动,持续时间从3月直到8月。翻土,播种,插秧,堆肥,捉虫,拔草,收割,打米,一共八次课,孩子实地体验,感觉还很不错。

为了应对孩子们插秧过程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很多爸爸妈妈希望有适合孩子看的图书,让孩子有更丰富的收获。

或者提前带娃读完书后,再参加这样的农作活动,践行知行合一”,也更有意义。
已过90岁生日的袁隆平爷爷,身体大不如前,但起床后第一件事仍是下田。

他提起自己之所以选择水稻作为毕生的事业,就与幼年一次参观园林场的经历有关,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向往田园之美、农艺之乐”。
袁隆平爷爷作序并力荐了一套科普知识绘本,《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就是为了让从小远离大自然的孩子们,能分辨五谷,体验到田园乐趣。

我几十年行走于田野间,田园情趣自有不少感受,能在这几册中见到,亦感欣喜。
我为这套书题名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就是希望小读者们,可以在感受田园情趣的基础上,在田野这所大课堂里,更多的学到自然知识,历史知识。
要说现在市面上给孩子的各种科普读物绝对不少,而针对自然领域动物、植物的各种知识型百科全书或者摄影画册、绘本故事也是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专门要推荐《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呢?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是国内少见的、专业立足在中国农耕文化发展史上的,且专门写给孩子看的中华农耕文明的原创绘本。

诚如袁隆平先生所言:这是一套为孩子们撰写的,有度”、有趣”、有识”、有奇”的独特的农耕绘本。
全套书一共有5册,每册一个主题,用800多幅精美的手绘插画图,让孩子仿佛能够置身在田园间一般,感受着农耕文明浓浓的厚重感及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希望它能带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自信。
《一餐饭里的世界》这一册书以普通的一餐饭,带娃认识餐桌上的食材,讲述它们耕作的历史知识,以及藏在它们背后的趣味传说。
原来网友们吐槽了这么久南北差异”,得追溯到6000多年了。书中引导娃来观察不同地带的作物颜色、种类差别,房屋的构造不同,就能对咱们的地域差异有直观的理解了。

在书中小主人公的带领下,来认识水稻是怎么长大的,体验狭道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田园乐趣。

这一册书则带领孩子来到田野间,认识那些传承已久、精妙实用的农具。
能让娃了解到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简单农具的诞生,以及现代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背后,这些久远的历史。

早在2200年前,由西汉的赵过发明的播种机——耧车,大大提高了咱们耕种的生产效率。

小主人公丫丫通过和爷爷一起除草劳动,认识了许多杂草。
原来最常见的锄头还有容易混淆的近亲——䦆头”,我们最常见的蒲公英和狗尾巴草,竟然都对农作物有害。

这一册则讲述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到郑国渠、安丰塘、坎儿井、桔槔井灌,由先人们创造的伟大水利灌溉工程。

战国时期由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可以饮水灌溉,因为制定了岁修制度,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仍旧能发挥着作用。

了解了背后蕴含的独特智慧后,再带孩子去都江堰、坎儿井等景点旅游,也能感受到满满的亲切和崇敬了。
《一束丝里的辉煌》这一册讲述的是桑蚕文化。娃将领略到如何从小小的蚕,化作细细的丝,如何一步步变成精美的丝绸,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丝绸文化。
蚕宝宝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幼儿园或小学还布置过养蚕作业。其实,蚕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并不是所有的蚕都吃桑叶呢。

从蚕茧到丝绸,又要经过哪些过程呢?书中就用清晰的插画和文字,为孩子们一步步揭秘。

绫、罗、绸、缎、锦、绣……这些丝织品是我国数千年来重要的商品和特产,丝绸之旅上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等着孩子解锁。
《节气歌里的秘密》这一册以水稻和小麦两种农作物的耕种收获为故事线索,讲述了节气与耕作的紧密联系。
原来,我们的节气是指导农事的秘密武器。随着书中介绍的节气相关知识,孩子也能了解到节气的相关特征、习俗和文化。

这样孩子们就能明白,春分时候小燕子就飞回来了,芒种和麦芒有关,夏至时分,不仅要吃饺子,古代皇帝要去地坛祭地呢。

小满的满”在北方表示冬小麦的成熟状态,在南方则是指雨水的丰盈情况。

惊蛰天打雷,昆虫其实是听不见的,天气回暖才是他们醒过来的原因。

每本书的最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还附有手工”页面或小型发展史对比图,比如用纸板制作一架织布机:

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这也是不错的亲子共读体验。
这套给孩子《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无论是故事讲述方式,还是画面构图,都从小朋友的角度考虑,寓教于乐,在确保内容的知识性的同时,也注重趣味性。
它不止是农耕文明的科普绘本,更是开拓孩子身临其境了解农耕文明的灯塔,值得每个孩子拥有。
这套书共5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亲自推荐。原价120,咱们头条团购价仅需58元,需要可点下方卡片订购: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5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