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送孩子去幼儿园,刚进教室门口就看到一个小女孩,做大”字状趴在了教室门口的地上,大哭不止,虽有老师的安抚,但就是不起来。可见刚刚家长送的时候肯定也是经过了一番纠缠。
9月入学,孩子如果还长时间的沉浸在入园分离焦虑的状态中,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依恋理论是婴儿与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分离焦虑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依恋的拉扯,而且儿童期的依恋特征,会在他的成年显露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孩子入学难?1. 生活的规律性和习惯发生了改变。
在幼儿园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都有具体的时间,到点就要去做这件事情。而在有的家庭,做什么都很随意,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有的幼儿晚上熬夜,白天很晚才起。还有中午不睡午觉的习惯。
吃饭方面,幼儿园到点要吃饭,那些在家不喂不吃饭的,偏食、挑食的孩子入园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2. 照顾人的改变。
在家的时候,照顾人是固定的,父母或者是老人,有时要2,3个人共同照顾一个孩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时大人还要察言观色看看孩子想干嘛。到了幼儿园,一个班级20多个孩子,老师根本顾不过来,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更增加了入园的难度。
3. 陌生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会增加孩子对新事物的恐惧感,再加上老师对一些规则的要求,会增大孩子心理上的压力。
4. 家长的不良引导。
曾见过有的妈妈说走,带你去淘气堡”,用一种欺骗的方式带孩子去幼儿园。
还经常会看到妈妈,对孩子恐吓说我不要你了”再哭,我不来接你回家了”。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了一种恐惧。
这样引起的直接的负面效果就是,有的小朋友为引起妈妈的注意就会到处乱扔东西,在幼儿园打人,咬人。

刚入园的小朋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来说,有轻微分离焦虑或者没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大多入园之前都是有培训”的。
我家娃入园的时候,有轻微的分离焦虑,差不多一个多周后,基本恢复正常。
首先,入园前小半年的时间,我们会有意识的锻炼他自己用筷子用勺子吃饭,吃的特别好的时候会及时给予表扬。也会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睡觉。
我们小区的一位姥爷,做的特别好,就是带着孩子小区到处找孩子玩,小区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同学,班里的孩子都认识了,孩子也就愿意去幼儿园了。”
其次,给孩子读了好多遍,关于去上幼儿园的绘本,包括想尿尿了怎么和老师说啊,在幼儿园怎么交朋友啊,中午怎么睡午觉啊......说的多了,孩子对幼儿园也不再陌生。
再有,入院前多次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观看,表露对这个幼儿园的喜爱,给他讲解这个幼儿园里各种好玩的游玩设施。有时还会碰到,中班大班小朋友的表演,更增加了孩子对去幼儿园的向往。
对于已经上幼儿园,仍然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家长跟老师的沟通配合,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如果还是没有更好的效果,不妨试试儿科心理医生。
每一个宝贝都是妈妈心中最美的天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顺利的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