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搭配什么冲水效果最好
应该说菊花 枸杞子 黄芪能一齐泡水喝的. 我知道有以下两个验方: 一.[原料] 枸杞子10克,菊花3克,决明子20克。 [制法] 将枸杞子、菊花、决明子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用 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用法] 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至5次。 [功效] 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用于 肝火阳亢型脑卒中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瘫痪,头晕目眩,头重脚轻,面部烘热,烦躁易怒,血压增高,舌质偏红,苔黄,脉弦。 二.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药材黄芪与参怎么搭配的吃
摘要: 黄芪、人参皆有补气健脾之功,临床上二者常配伍应用。对这组药对的认识,历代医家有不少论述。《本经逢源》谓黄芪“同人参则益气”,《本草品汇精要》则谓黄芪“合人参、甘草,退劳役发热”。 黄芪和人参同炖小鸡大补 人参鸡汤 主料:童子鸡1000克 辅料:人参5克,黄芪1克,甘草1克,枸杞子2克,糯米50克,枣(干)5克,栗子(鲜)15克,白果(干)10克,洋葱(红皮)25克, 调料:大蒜(白皮)8克,姜10克,盐4克,胡椒粉2克 人参 鸡汤的 做法:1. 糯米洗净,浸泡一夜,备用; 2. 栗子仁剖半; 3. 红枣去核; 4. 银杏在滚水中煮熟,去外皮,所有药材洗净备用; 5. 童子鸡的内脏掏空,洗净; 6. 在鸡肚内放入泡好的糯米和栗子仁、红枣、银杏,用细葱捆好; 7. 同时将两条 鸡腿交叉绑好,以免糯米流出; 8. 把鸡放入砂锅内,加水烧开后,放入人参、当归、黄芪、甘草、枸杞、生姜、洋葱一起改中火炖1小时; 9. 待鸡肉和鸡肚内的原料熟透后,捞出药材和生姜、洋葱,放入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制作要诀:砂锅炖鸡,一次加入足量的水,如将8碗水煮成3碗水,中途不要加冷水,以免影响汤的鲜度。 食物相克: 人参:人参不宜与茶同服,反黎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卤碱,黑豆,动紫石英, 黄芪: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甘草:甘草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枸杞子: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 白果(干):白果忌与鳗鱼同食。 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功效。黄芪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方法是,选用优质黄芪30~60克,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入粳米100克、红糖少许,继续煮至粥快熟时,再加入陈皮末1克,煮沸片刻即可。早晚服食,可健脾养胃,补益元气。至于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常服黄芪可使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服用黄芪过量会导致胃肠胀气和腹泻。另外,在阴虚发热时不宜服用。
黄芪颗粒和哪种药搭配吃效果好
黄芪颗粒,内科中成药,主要成分是黄芪全成分提取物,棕黄色颗粒,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方中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那么,黄芪颗粒什么时候吃最好?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同时,在吃黄芪颗粒时,尽量用温开水送服,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胃对药物的吸收,而降低黄芪颗粒的功效。
北芪和什么搭配补气最好
如果单纯补气可选黄芪 党参
如果还伴有阴虚 黄芪 太子参
如果伴脾胃弱 黄芪 白术
如果伴有肝阴虚 黄芪 女贞子
如果怕上火 黄芪 菊花
黄芪怎么吃补的效果最好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的食用方法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和什么搭配对补气补肾好?
黄芪可以跟枸杞搭配,也可以跟党参、白术、茯苓、蜀羊泉来搭配,可以起到补气跟补肾的效果。建议按医嘱搭配黄芪使用。黄芪可以强壮身体,能改善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对感冒也有预防的效果。黄芪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对慢性鼻炎也有防治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治疗脾气虚症效果不错,同时还可以改善胃炎。建议按医嘱使用黄芪,不要过量服用。
黄芪可以强健体魄,对改善疲劳有好处。黄芪可以滋阴养阴,有利于降虚火,对清虚热有帮助。黄芪可以起到健胃生津的作用。黄芪可以治疗肺虚久嗽,有利于改善咳喘,对热病伤阴以及咽干有改善的好处。
黄芪搭配枸杞一起食用,是补元气的好食材,而且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是非常好的,也很适合用于体虚、盗汗、气虚的人长期饮用,枸杞子被称为“智慧果”,配上黄芪不仅能改善大脑记忆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
黄芪补气而入肺脾两经,长于补肺脾之气,故多用于肺气不足,脾气虚弱的中晚期肺癌、纵膈肿瘤以及胃癌等,常与党参、白术、茯苓、蜀羊泉等配合应用。黄芪性温主升,功能升阳益气,故又常用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肠道恶性肿瘤。
黄芪微苦且性凉,可以入肺,主要用于益肺阴,对清虚火以及生津止渴有帮助。黄芪可以改善气虚阴亏,还有内热可以用黄芪,有利于补气,有利于养阴。黄芪可以清热,咳喘痰血,口干舌燥可以用黄芪,而且对消渴有帮助。黄芪可以改善身体疲劳的感觉,对改善体质有帮助,黄芪可以改善胃火牙痛等。
黄芪和什么一起吃最好
黄芪味甘,可补气补血。普通人将其煮水来饮用,的确能达到增强免疫力、补脾肺之气、增强体质的养生效果。不过,中医强调,黄芪是可以泡水喝的,但一定要刚烧的开水,那样才能够泡出药味。但即使这样,最多也只能析出十分之三四的药效,有点浪费药材,建议黄芪以煎煮为主效果更佳。 此外,黄芪水也不是谁喝都好的,也要分体质。通常肾阴虚者不宜服用,如果你发现自己舌苔发红,手脚心都发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容易心烦,这些都是阴虚的症状,这种体质的人是不适宜喝黄芪水的。湿热体质的人也最好不要饮用黄芪水,如果要服用,最好与清热的东西来搭配,如黄连、黄芩等。 黄芪分生黄芪、炙黄芪,相比之下,炙黄芪的补气升阳效果更好。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继续服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一般来说,每次用5克~10克煮水即可。